第1679章 乡试新规_寒门祸害女主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1679章 乡试新规

第(3/3)页

兼优、年轻有为者选贡入国子监学习。

  荫监,是指三品官以上子弟或勋戚子弟入监读书的学生。

  例监,是指因监生缺额或因国家有事,财用不足,平民纳粟于官府后,特许其子弟入监学习者,故又称民生。

  这些太多没有经过童子试筛选的国子监监生,其资质亦是良莠不齐。这其中固然有天资聪颖的公子有匪,亦不乏一些愚笨之人,总体质量令人堪忧。

  从明代洪熙元年开始,乡试采取分省确定录取名额的方式进行,朝廷为了照顾一些特殊的群体,从明代采用编列字号的方式,给予这些群体以特殊的照顾。

  在顺天乡试的试卷中,有专门编有皿字号试卷,从而将北直隶和国子监的考生区分开来,而考官会从皿字号试卷录取三十五个举人。

  顺天乡试的录取人数是一百三十五人,远高于广东的七十五人,但其中三十五的名额其实是留给国子监的监生。

  跟着“冒籍”有异曲同工之妙,各地生员对进入国子监是趋之若鹜,便是体现在他们参加两京乡试的优待上。

  亦是如此,国子监的与试者实质是国子监内部的一场考试。

  他们虽然跟着北直隶的生员一起在顺天贡院同场考试,但录取的标准线却是截然不同,出现了一种不公平的科举现象。

  不过事情总是有得便有失,通过国子监考取的举人历来被人所看轻,进入官途更会受到官员的排斥和打压。

  只是这终究是一种不公平的科举现象,却是遭到天下士子的强烈反对,每一次大比之年两京都会出现一些反对的声音。

  其实北京这边还好一些,南京士子的反对声音会更加激烈,甚至每次大比之年都会聚到一起给朝廷写请愿书。

  在历届的乡试竞争中,应天乡试的竞争可以用惨烈来形容。

  由于处于大明的富庶之地,他们能够参加乡试的生员就已经高于偏离省份的举人,自然是能够轻松将南京国子监绝大多数的监生踩在脚下。

  偏偏地,正是因为朝廷对国子监监生的这份优待,让到很多水准在他们之下的监生反而中了举,令到士子对取消这种特权的呼声日益高涨。

  林晧然虽然经过宗藩条例的挫折,但还是想要为这个腐朽的王朝多做一些事。

  在看准高拱不在礼部之时,由礼部仪制司员外郎龙池中抛出提案,再做通李春芳的思想工作,最后直接将方案送到了内阁。

  方案到了内阁,徐阶碍于他是南直隶人士的身份,却是不好站出来反对,最后选择交由次辅袁炜处置。

  袁炜虽然不涉及到他家乡的利益,但却是一个心高气傲之人,对这种不公平的科举现象亦是看不顺眼,于是方案顺利在内阁通过。

  嘉靖专心于修玄,对于这种事情显得一点都不上心,当即便是同意了这个提案,直接同意了这个改革的提案。

  得知他们监生的特权被剥夺,两京的国子监监生自然是进行反对。只是跳出来反对的监生多是一些水准平平的人,加上他们还得面对两京书生的阻挠,却是无力改变这一个朝廷的新规。

  正是如此,这届顺天乡试跟着以往有所不同,将国子监的特权免除,让他们跟着顺天府的考生进行同场竞技。

  夜渐深,圆月高悬于空中。

  吴山最后进行叮嘱道:“老夫知道你想要做事的心思,只是现在很多人其实都希望你栽大跟斗,你只要做事却难免会犯错,你的师爷便是栽在这里!现在我在朝堂还能照拂你一二,但我终究会退下去,你要学会韬光养晦,多学习徐华亭的为官之道!不过你将来相业有成,切不可忘了今日修齐治平的初衷,还得如你当下这般为民请命!”

  “小婿定不敢忘!”林晧然向吴山作长揖保证道。

  吴山有些困乏,便是起身离开。

  林晧然亦是没有逗留,踏着月色离开了吴府。

  顺天乡试的时间安排在中秋后的八月二十日,如期在顺天贡院中举行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yourenxs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