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01章:实行科举取士,各国跟风裁军_三国之巅峰召唤无错字精校版下载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2301章:实行科举取士,各国跟风裁军

第(3/3)页

本国的世家大族,而大秦的世家力量依旧强大,于是呼吁同僚们要理智要克制,要给国君和朝中的大臣们一些时间。

  这种说法也获得了寒门弟子们的认可,可是等了一年又一年,大秦却以及没有实施科举,心中的失望可见一斑,甚至已经化为了怨念。

  可是当大秦即将实施科举,公开科取士的消息传出之后,寒门弟子心中所有的怨气,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。

  这一刻他们心中只有一个想法,那就是:陛下圣明。并且一定要参加今年的科考,争取正成为大秦立国后的第一位状元,名留青史。

  不同于寒门弟子的狂喜,世家子弟得知大秦将科举取士,则是一片哀嚎。

  世家子弟虽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,更好的教育环境,但也不是所有世家子弟都有才华,也有着不少混吃等死纨绔子弟。

  如今见将们和寒门子弟放在同一起跑线上,通过科举考试来公平进行选拔,有真才实学的世家子自然不在意,但那些没有才华的世家子弟,可没把握能够赢过寒门弟子,这也等于是彻底断掉了他们的仕途。

  这让这心比天高的世家子弟如何能接受的了?纷纷和家族中在朝里为官的长辈们去闹,希望可以借助家族的力量阻止大秦实施科举取士,可得到了却是一顿臭骂。

  如今大秦官场已由寒门官员主导,再也不再是世家官员的天下,况且开科取士已是大势所趋,让他们去阻止不如说是让他们去找死。

  世家子弟们挨了顿臭骂,心中虽委屈,但也没有别的办法,连长辈们都无能为力,他们也只是认命了。

  还想要出仕为官的人,只能努力学习,提高自己,争取科考榜上有名。

  有自知之明,自认为不是那块料的,不入趁早改行,接手家族生意,同样能够享有荣华富贵。

  从这也可以看出世家子弟的选择,远比寒门子弟要大得多。

  寒门子弟唯有科考这一条路,但世家子弟哪怕科考走不通,也依旧还有很多选择。

 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不公平,但这世上又哪有绝对的公平?投胎也是一门技术活。

  大秦这边大刀阔斧的推行科举,而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各国,可是各国对此却并不上心,反而对大秦裁军一事极为重视。

  在大秦强盛的军威之下,接壤的邻居们可是担惊受怕,哪怕是为了救亡图存,也必须跟紧脚步进行扩军。

  如今大秦竟然会主动裁军,各国国君也都不是傻,子一眼就看出大秦裁军的真正目的。

  那必定是为了解放财政,从而大力发展内政,等消化战果,彻底恢复之后,大秦也将会变得更为强大。

  想到这时,各国都感受到了一股沉甸甸的压力,毕竟大秦裁军对各国来说短期内是好消息,可长久还看可就不是了。

  他们若是沉迷于现有的成就,继续原地踏步的话,那和大秦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。

  若想不被大秦拉大差距,那他们只有两条路可走:

  1,对外进行扩张,吞并他国壮大自己。

  2,大力发展内政,努力发展和挖掘出本国更大的国力。

  新战国时代发展至今,小国都已经被吞并殆尽,大国都已经没有了继续扩张的方向,所以也唯有发展内政这一条路可走。

  可是庞大的军费开支,却制约了各国的发展,使得他们就算想要发展国力,也没有的资金,投入到本国的内政发展当中去。

  现在大秦主动裁军了,各国的军事压力小了,自然也就不需要维持那么多的常规军。

  各国同样也可以跟着大秦一起进行裁军,在将解放出来的财富投入到发展当中,努力发展本国的国力,也只有如此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。

  所以,在得知大秦将要裁军消息后不久,魏、明、宋、楚、吴、蜀六国国,都先后跟着传出了要裁军的消息。

  尤其是曹魏国,全国总兵力不过三十万,可曹操竟要一次性裁去一半的兵力,只保留战力最强的十五万精锐,而所解放出来的军费,全部投入到本国的发展当中。

  可以说是下了血本了。

  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yourenxs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