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3-议和,求和,乞和!(下)_大明:从洪武末年开始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313-议和,求和,乞和!(下)

第(3/3)页

师都清晰的体会到那股锋锐的兵戈气息。

  这一幕,当真是黑云压城城欲摧。

  皇宫中的朱允炆,早已不复初登基时的意气风发,他表面上的那股微温尔雅的面具,也被彻底的打碎,变的暴躁,敏感,又惊惧。

  他这几日每天一醒来,第一件事就是询问,燕军到了何处,期盼着有奇迹能挡住燕军的前路。

  可每一天他得到的答案都让他心如死灰。

  燕军的推进速度快的让人难以置信。

  朱允炆不得不派出一个又一个,他所信任的人去外募兵,又各处遣使四方,以征勤王之兵,可数日来一个好消息也不曾传回来。

  至于朝廷上的诸臣,他们在这种情况下,也都开始不掩饰的谋求自身安全之计,一个个不约而同的开始和方孝孺,齐泰,黄子澄,练子宁等人划清干系。

  即便朝堂上朱允炆哀求众臣推荐守城之良将,朝堂诸臣为了自身安全起见,也无一人站出来进行推荐。

  等到散了朝,朱允炆在书房里好好的撒了一通火后,拉住依旧还留在京师的方孝孺的手,泣语道:“危在旦夕之际,诸臣竟全是胆小怕事之辈,我知方师有大才大德,还请方师勿要推诿,定要教我呀。”

  方孝孺开口道:“陛下莫要这般,臣生受陛下信任恩宠,必尽忠与陛下,不过此事还请陛下让臣稍微思索一下。”

  朱允炆连连点头,他就直勾勾的看着方孝孺,等着方孝孺想出办法。

  不一会儿。

  方孝孺开口道:“陛下,如今局势颇为紧急,还需设计让局势先缓上一缓,不如遣使过去求和,割地些许给燕王,如此定能拖延上些许时日,等到咱们东南兵至,辅以长江天堑,再决高下,胜负尚未可知。”

  朱允炆此刻六神无主,有一个主意便当做救命稻草,当即点头从之。

  只不过朱允炆忧心道:“上次遣使过去,燕王便不假颜色,如今再遣使,燕王可否会听?又该谴何人为使?”

  方孝孺想了想道:“可谴皇家之人,用亲情动之,想必燕王不敢全然不顾亲情之谊。”

  用亲情动之?

  这话在朱允炆的耳中,莫名的有几分暗嘲的味道。

  不过,朱允炆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了,他点着头同意方孝孺的建议,但心中却越发苦涩起来。

  若是谴皇家之人去求和,只能是谴与朱棣一辈之人,而且最好与朱棣有些交情的,这样才能聊得来,可他哪还有这样的人选。

  该得罪的都得罪了,谁还会帮他。

  朱允炆思索了良久,终于想到了一个人。

  庆城郡主。

  这个人他得罪的,他觉得并不是太狠。

  说起来庆城郡主是朱元璋大哥的女儿,也就是朱元璋的侄女,而朱元璋是个极重家庭概念的人,等他当了皇帝后,便把他仅有的两个侄女也封为了公主。

  在朱元璋的概念里,他女儿有的,侄女也要有,他和他大哥是亲兄弟,没道理让侄女受委屈,但是这样多少有些不合礼仪。

  所以从洪武四年开始,不停的就有礼部官员上书,让朱元璋把俩侄女降为郡主,但朱元璋多头铁,时不时就大骂礼官多管闲事。

  他那么多女儿都是公主,多俩怎么了?

  再说他就这俩侄女,又不是多。

  为这事朱元璋没少和礼官扯皮动怒,所以这俩侄女对朱元璋亲近的不行,小时候常常进宫找马皇后说话,也因此庆城郡主和朱标,朱棣几个也颇为亲近。

  这件事先不提别人怎么看,但是在庆城郡主两人心中,朱元璋办的那叫地道,哪怕后来朱元璋实在受不了礼部叨叨,也只是削减了两人的俸禄,公主的称号照样依旧保留。

  可谁也没想到,朱允炆这个孙子上位后,直接把人家两个降成了郡主。

  他爷爷死活不肯做的事,他倒不手软。

  这说出去就离谱。

  毕竟庆城郡主她们只是俩女人,还是年纪不小的女人,她们能有几年好活,又还能当几年公主?

  至于削减爵位吗?

  也不知道朱允炆脑子里到底怎么想的。

  这时候,朱允炆倒好意思想起庆城郡主。

  朱允炆知道他自己面子不好使,便用了吕太后的名义,让人通知庆城郡主去燕军里求和,当庆城郡主收到命令后,本能的不想去,可没办法,她不敢抗命,只得闷闷不乐的向着扬州而去。

  ……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yourenxs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