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37、囚徒军的蜕变_明末钢铁大亨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1837、囚徒军的蜕变

第(2/3)页

,他们的大弓普遍在九个力以上,抛射出二百米问题不大。

而乌斯藏军根本就不会射箭,他们都是囚徒武装起来的。哪有时间学习射箭,这东西没有七八年练不出来。

杨凡除了给他们重新用缴获的扎甲甲片,组装起来的铠甲外,就是给他们配上了钢弩。这东西不需要学习,是一个人上手就能用。

钢弩直射100米内走直线,只要用缺口和照门三点一下瞄准即可。

上面有拉机柄,拉一下就可以利用机匣内的滑轮组上弦。

把弩箭放进凹槽卡住,端着瞄准,同时寻找发射的时机。

只要看到发射的时机,扳机扣下,立刻砰的一声,随着钢弩的枪托撞击肩部,弩箭就高速飞了出去。

而抛射时,射程达到了250米,比蒙古大弓还要远很多。

一时间,双方密集的箭矢,漫天飞舞。

明朝的扎甲,编制方式一般是甲片下搭上,只有少数是上搭下。因为下搭上可以给腹部留出足够的空间。

也就是大肚子也能穿。反之则穿不进去。人体很少有胸口往下是收紧的。

这就给从上面斜着射下来的抛射箭矢提供了穿透的便利。

没办法,这是必须要做的取舍。

密集的箭矢落下后,乌斯藏军的步兵顿时有一大片人中箭。喀尔喀人的箭头多数是骨头和石头磨制的比较多。

毕竟箭头是消耗品,蒙古人缺铁,消耗不起。

大批的箭头被头盔和扎甲甲片弹开了,有的甚至破碎了。

但是,还是有一部分从下搭上的甲缝里射了进去。眼看着,前进的方阵稀疏了一些。大批的士兵惨嚎着倒地。

没有人去救护他们,方阵继续向前走。走过后,会有辅兵去看伤者,是否有抢救的必要。

这些第一次上阵的士兵,还是第一次经历这种阵仗,立刻出现了骚动。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。平时训练一百次,也不如战场上亲身经历一次来的靠谱。

军官们立刻大声呵斥,同时抽出了腰刀。皮鞭也抽了上去。

“乱阵者斩!”

这些老兵出身的军官,很快就镇住了这些动摇的新兵。

他们虽然很多都是亡命之徒,但是战场上他们也不愿意送命。

方阵继续前进,前排出现了缺口,后排的人按照训练要求,自动前进一步补上了位置。

随后,他们喊着号子,继续前进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yourenxs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