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02章 闭关_外科教父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0202章 闭关

第(3/3)页

多一些。

  继续朝更细的血管迈进,临床意义不大,但是对于熟练的掌握解剖非常有用,当你对无名细小分支烂熟时,知名血管就更加熟练。

  当完成超过两千个实验体的时候,杨平尝试闭着眼睛,完全靠触摸来进行解剖。

  这种靠触觉的盲视解剖,非常困难,几乎不可能做到。

  但是杨平却不灰心,他心里有一种奇妙的说不出的感觉。

  越是这种似乎无法达到的,越是心里兴奋,想获得突破,他很享受这种一点一点的突破,简直形成了一种怪异的强迫症。

  但是实在太难了,闭着眼睛靠触觉,不仅速度慢,一不小心就解剖错了。

  但是杨平知道,如果不把这种触觉解剖训练出来,根本达不到高桥的速度。

  高桥拥有极致高超的外科技能,加上红外线监视黑科技加持,人机合一的情况下,病人在他的眼里,就像透明的。

  所见即所得,他可以不需要思考,屏幕上的即时信息,传达到大脑,大脑指挥手直达目标,整个过程是线性的。

  而普通人利用影像图片做手术,面对的目标,需要层层探索才能到达,无论怎么熟练,都赶不上高桥的直达。

  杨平能够在大脑中建图,这图始终和真实有偏差,修正这个偏差还是靠探查,所以整个过程:图像——大脑——目标——修正——操作,这个修正还可能需要很多次,这个通路是非线性的。

  比如最初的影像图片显示血管断端在某个位置,到达这个位置后,发现血管不在,这时靠经验进行修正。

  它回缩了?或者不同体位位置有些偏差,解剖下去才知道真正的位置。

  这类似于燃油车跟电动车比百秒加速,燃油车费很大劲才能做到的加速能力,可能电动车轻而易举就做到了,这是线性和非线性的本质区别。

  当消耗实验体达到四千个时,触觉解剖能力只获得少许进步,无论多慢,多么小心翼翼,连一套完整的主干血管都无法分离出来。

  杨平不敢再这么下去,如果实验体消耗完还达不到目标,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。

  实验体非常宝贵,以后需要的地方多着呢。

  只能停止解剖训练,样品看光屏上,想知道究竟自己这次“闭关”有多长时间。

  但是光屏伤没有计时显示,一年?两年?三年?

  无法确定,要知道,时间的体验也是相对的。

  比如眼巴巴的等一个人,一个小时也是漫长的。

  跟朋友通宵玩自己喜欢的电脑游戏,一个通宵,感觉没玩几把。

  出了空间,有一种茫然的感觉。

  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yourenxs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