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95章 地表勇士_外科教父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595章 地表勇士

第(1/3)页

  各科讨论的病例在大屏幕上放电影一般大致过一遍,让大家心里有数。

  然后再按照顺序,一个一个病例详细讨论。

  前排的专家组成员都是一些老顽固,以治学严谨而闻名,让后面的年轻医师有强大的压力感。

  全院每周例行讨论就是他们提出的,对于一些疑难病例,拿出来讨论,原则上所有科室都派人参加,相关性强的科室参与发言,无相关的科室听听别人发言,也可以开开眼界。

  这种讨论,相对来说,内科医生比外科医生更加喜欢。

  外科医生水平高低,主要在手术上一较高下,对着动嘴的场面不太有兴趣。

  但是内科医生不同,内科医生更喜欢对疑难杂症进行抽丝剥茧般地推理,越是难度大,越是显示水平。

  外科医生看看片子,一句话:开刀!

  内科医生面对疾病,旁征博引,从基础到临床,从教科书到前沿论文,说得头头是道。

  内科外科本是一体两端,可不知什么时候开始,有点互相鄙视。

  内科医生觉得外科医生成天就知道开刀,连个心电图也不会看。

  外科医生觉得内科医生什么病都治不好,不像外科医生干脆利落手起刀落。

  所以,这种内科外科混在一起的病例讨论很有意思。

  特别遇上内外科交叉的区域,比如一些肿瘤。

  外科医生:那么多废话,切就是,切除肿瘤,来个淋巴结大清扫,不切怎么会好。

  内科医生:就知道切切切!全身器官都给你切掉?不着急,我们慢慢来治,化疗,放射,看对哪个敏感,先上一波,再来个靶向治疗,最后什么生物治疗、免疫治疗来辅助辅助。

  专家们组织这种混合讨论,就是避免大家思维陷入定势,内外科相互沟通,很多疑难杂症就显得思路开阔。

  耳鼻喉患者,64岁,女性,左侧鼻窦异物存留,诊断明确,至于固定义齿的螺钉怎么“偷渡”过去,暂时不关心,处理方案:找神经外科合作,开刀将螺钉取出来。

  泌尿外科的病人,男性,36岁,Yinjing持续勃起,一周前发热后就如此,各种药物无效,靠椎管麻醉才能消除勃起,麻醉药一过,又有勃起趋势,为了避免引起海绵体坏死,泌尿外科请麻醉科装一个椎管麻醉的泵,持续进行麻醉。

  这个病例,泌尿外科纯粹是来找存在感,他们自己已经获得诊断,放到这里讨论,不过是跟大家分享他们诊断治疗的过程。

  外科疑难杂症相对内科少很多,所以拿出这样的病例,来抬外科的排面。

  “查主任,说说你们的意见。”

  泌尿外科的鲁主任点名叫肾内科的查主任。

  虽然同是搞下水道的专家,但是男性功能这一块,还是泌尿外科擅长。

  肾内科主要光肾脏疾病的内科治疗,比如尿毒症之类的。

  以己之长击彼之短,这是内外科都喜欢用的套路。

  查主任沉吟片刻:“最近有没有吃什么药物?”

  “没有!”

  “查过雄性激素没?”

  “正常!”

  “血象怎么样,考虑镰刀性细胞疾病没有?”

  “这方面查过,排除!”

  “Yinjing有没有血栓?”

  “没有!”

  查主任也有点犯难,想了想说:“有脊柱的磁共振没?是不是考虑脊髓损伤,比如肿瘤侵犯。”

  一直信心满满的鲁主任顿时泄气:被他破案了!就是脊髓肿瘤引起的,导致脊髓中枢过度兴奋。

  诊断学上还有一句名言:常见病的罕见表现,远远比罕见病多见。

  其实疾病做出诊断,跟破案一样,是逻辑推理的过程,抓住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,去伪存真,抽丝剥茧,一步一步揭开真相。

  肾内科也亮出自己的病例:男性,48岁,考虑肾性骨病,十五年前出现双肾结石,取了八次结石,结石取完又长,7年前因为肾结石造成肾衰进行血透,后来感到全身周身骨痛,越来越重,逐渐出现关节畸形、视物模糊、牙齿脱落、皮下硬结等症状。

  家族中也有几名类似肾结石的病人,其中一人十岁因肾结石导致尿毒症夭折。

  体格检查提示,病人视力下降,多颗牙齿缺失,四肢皮肤多处硬结伴色素沉着,手足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yourenxs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