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六章 求稳之策_问鼎十国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四十六章 求稳之策

第(2/3)页

自下场,意义情况完全不同。

  将任务交给更加熟悉蜀中的毋昭裔,身为皇帝,他只要给毋昭裔撑腰,在关键时候做决定就好。

  毋昭裔还没有开始展开对蜀地政坛的清洗,只是招募了一批信任的官吏。

  欧阳回就是其中地位最高的,与汉中的刘温叟,为毋昭裔治理蜀地的左右臂膀。

  “见过陛下!”

  毋昭裔、欧阳回一并行礼问好。

  “坐!”

  罗幼度指着一旁的凳子。

  两人并未立刻入座,而是拿出了一封奏疏,道:“这是臣与欧阳兄拟定的改革方案,请陛下过目。”

  罗幼度不动神色的接过。

  这份奏疏就是罗幼度考验毋昭裔真正成色的文案。

  在任用毋昭裔之前,他也要求蜀地官员上疏针对蜀地当前的情况,应当如何改治。

  前前后后罗幼度收到了八十余封奏疏,里面写的天花乱坠,将文人的浮夸展现的淋漓尽致。

  什么言论都有,改革创新,力求更变。

  罗幼度瞧的是直皱眉头。

  这一群家伙倒也不全是无能之辈,只是空谈占据多数。

  缺乏实际经验,全靠书本里学的死知识。

  看着极有道理,但实际操作起来,成效如何,完全未可知。

  看着毋昭裔、欧阳回共同拟订的奏疏,罗幼度带着几分意外的说道:“这奏疏有些复古啊!”

  毋昭裔的奏疏没有什么新奇的思想,核心论点在于恢复躬耕,鼓励种植桑麻,于山中种植茶叶,发展蜀地特有的蜀锦、茶文化。

  这些都是很老的政策,说句陈芝麻烂谷子都不为过。

  毋昭裔却道:“臣以为在百姓连耕种铁器都匮乏的蜀地,寻求创新,那是自寻死路,求变不如求稳。发展蜀地自身的特色,先让蜀地百姓活下去。再来考虑其他东西……百姓都活不下去了,求变全无意义。臣下以为,稳住了求变,天经地义。稳不住了求变,也是情理之中。乱中求变,却是自寻死路。”

  欧阳回接话道:“陛下英明神武,收复陇右、凉州,重新开通西方商路。蜀锦、蜀茶皆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yourenxs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