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63章 “一亩三分地”上试种红薯_欧皇崛起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1163章 “一亩三分地”上试种红薯

第(2/3)页

任其发芽……

  当看到红薯有某一块开始发芽后,就切下来,单独作为一个植株的种子进一步培育……

  然后,纷纷发芽的红薯各部分,被栽入泥土中,并施了肥……

  马林种植红薯的地方,被安排在了皇帝作秀耕田用的“一亩三分地”上……

  所谓“一亩三分地”,原本是指京城先农坛附近观耕台前皇帝主持春耕仪式时,亲自下田耕作的那一小块田。当然,皇帝耕地只是象征意义,也就来回四趟,然后就闪人,教给专职的农民去耕种。

  为了表达对红薯的重视,正德帝让平时管理“一亩三分地”的农夫们腾出三分地,专门给马林种植秋红薯。

  然后,马林就成了专业的农夫,一边培育红薯发芽,一边让人耕地,好把发芽后的红薯种入地里……

  种下地后,马林并未轻松下来,而是忙忙碌碌的。为了保证红薯的产量,最基本的粪肥是必不可少的。还有草木灰,作为土钾肥,也是必不可删少的。

  唯一让马林伤脑筋的,就是磷肥不好搞,哪怕是土法的磷肥……

  一直以来,华夏古代农业都很发达,汉朝时就开始流行使用粪肥,导致粮食产量居高不下。后来,又发现含钾的草木灰也能肥田。

  所以,华夏农民们虽然不懂啥叫“三肥齐全”,但也误打误撞地早就学会了施加氮肥(粪肥)和钾肥(草木灰),只差磷肥了。

  但磷肥真的很罕见,除了自然界里的磷矿石外,就只有骨头粉什么的带点磷了……

  偏偏磷肥的作用还挺大,可以缩短作物的生长周期,还能增加作物产量,改善作物的品质等等……

  可马林并不想把磷肥的秘密透露给大明,因为,大明官员心里藏不住事啊,有点好东西,肯定急着显摆,特别喜欢“昭告天下”。

  明朝人知晓了这些秘密马林并不担心,毕竟,明朝农业本就发达。可是,若是欧洲人知道这些,那就不好了……

  马林能在欧洲成为能养得起6万大军的顶级富豪诸侯,和他利用别国不知道的先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yourenxs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