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宗篇38 安东王的遗嘱_汉世祖女主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世宗篇38 安东王的遗嘱

第(2/3)页

慷。安东国除王室之外,还有三大家族,也是三大外戚,耿氏、白氏、刘氏,分别出自刘煦母家、妻家以及刘文渊妻家(早年,刘煦亲自替刘文渊求娶海宁侯刘光义家娘子)。

几十年的发展下来,耿、白、刘三族已然成为安东国最顶级的权贵,也是安东国统治核心,是安东王室统治国家的三驾马车。

当然,以刘煦父子的个性与手腕,如果只是依靠外戚的身份,显然不足达到如今在安东国的高度。几十年间,三大家族也为安东的发展、王权的巩固提供了大量人才。

安东有今日之气象,三大家族功不可没,也成为安东军政绕不开的话题。当然,刘煦父子也给了最好的回报,至少能与安东国与国休戚。

实事求是地讲,刘文渊对三大家族是有过打压的,尤其在最近几年,许多老一辈的三大家族文武,要么被致仕,要么退居二线,只因为他觉得三大家族已经有些妨碍王权,他自己自然无所谓,但不能不考虑后代。

不过,在经历女真之乱后,他又改弦更张,恢复信任,重新启用三大家族。此时陪王伴驾的耿守节、白元慷,也正是两大家族当代族长,都不足五十,正值盛年。

开口劝说的乃是耿守节,刘文渊一时没有应声,紧跟着白元慷又躬身拱手进言道:“恳请大王,以身体为重!”

并不能分辨二者所言是发乎真心,还是客套,但见二者都是一副郑重严肃的模样,刘文渊也终于开口了,枯瘦的右手抬起,往鸭子河面一指,声音沙哑道:“如此江河,如此冬景,看一眼,少一眼,吹些风算什么?”

“大王......”

“说起来,孤在安东,待了足足五十年,鸭子河间来往无数次,却从未如此仔细认真地观察、欣赏过此河。这却是孤之过失,这是哺育了我安东百万生民的河流啊......”刘文渊忽然生出这样的感慨。

稍顿,刘文渊声音大了些,扭头便吩咐道:“传孤王令,即日起,更鸭子河名为混同江,每年社祭,官兵同拜河神!”

“是!臣等谨遵王命!”耿守节与白元慷对视一眼,赶忙拜道。

吩咐完,刘文渊又抬头看着恭立于身侧的二臣,虎老威犹在,一双老眼看得二臣忐忑不已,都下意识地躬下了腰。

“大王还有何吩咐?”耿守节小心地请示道。

刘文渊收回目光,长舒一口白气,幽幽道:“作为耿、白二族嫡传,对你们也多有打压,但多年以来,观察从未断过。女真之乱,你们二人、二族的表现,没有让孤失望!”

听刘文渊如此说,二人都感受到了一丝不寻常,白元慷当即表示道:“臣等世受国恩,无以为报,唯有竭忠尽诚......”

“咳咳!”听二人之言,刘文渊直接笑了,还忍不住咳嗽几声:“这些虚伪客套之词,就不必在孤面前讲了,等异日太子继位了,对他表忠诚去。”

一句话,说得二人尴尬不已,刘文渊在换了口气后,又以一种严肃的口吻道:“你们二人,与太子年纪相差不多,还可相互扶持二十载,安东未来二十年,就靠你们努力奋进了!”

“大王!”面对如此交待,二人立时色变,不管心中如何作想,面上的谦逊与忠诚总归是要表现出来的。

刘文渊则没搭理二人,又咳嗽几声,冲另外一边的侍卫将领吩咐道:“回吧!”

“是!”

隆冬时节的绥化,已然成为一座冰城,冰雪的装饰,使这座经过五十年打造的雄城更添几分瑰丽。如今的绥化城,常住人口已逾五万,若是加上逗留安东的商旅,突破六万人是绰绰有余。

在大汉帝国诸封国的王城中,绥化也是仅次于安西河中、安南交趾的城市。又起风飘雪了,飞雪的笼罩下,整座城池更偏暗色,不过,万家灯火却在这寒夜中给人带来一份安宁与暖心。

作为安东王城,绥化官民的取暖手段可要丰富多了,除了传统的木炭、柴火之外,来自辽东的煤炭也被商人们一车车地北运而来,供给安东权贵之家使用。

暗夜之间,回到王宫的刘文渊,又接见了秣侯刘尚远,其身份无需多言,虽属小宗,但却是帝国海宁侯家族的直系子孙,同时,他也是绥化城卫统制,掌握着绥化城一半的军队。(绥化城内外军分为三部分,禁军、中军及卫军,一万余众,各司其职,其中禁军、中军悉由国王直接统管)

在沉寂了大概两个月后,安东王又开始频繁动作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yourenxs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