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宗篇19 英雄迟暮_汉世祖女主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世宗篇19 英雄迟暮

第(3/3)页

之别是不用考虑的,因为二子都非嫡出,刘晔在最初也依常例将长子刘文洮视作继承人,毕竟年纪大一些,能给人带来更多的安心感。

    但在一段时间的培养与观察后,刘晔不得不放弃长子,实在是这个长子太过文弱、秀气,打不得仗,杀不得人,面对那些作乱的蛮夷,都是心慈手软,犹犹豫豫。驾驭下属,一味以宽,让他去安抚佛门,完全不明白“以佛制伊”的真实,而刘文洮真就去笃信佛陀,用心研习佛家教义,找那些高僧大师谈禅论道。

    总而言之,除了孝顺之外,刘文洮没有一件事是能让刘晔满意的。如果在中央帝国,那倒也就罢了,文弱不是大问题,还能做一个太平之主。

    但康居是什么地方,中亚又是什么地方,这里群狼环伺,里里外外都充斥着强人,一只文弱的绵羊,是无法带领群狼的,刘文洮实在不具备任何一项康居王该有的素质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康居国也正当一个十分关键的发展阶段,目前的成果以及稳定,都离不开大汉帝国的支持,以及刘晔强悍的征伐与压制,而这份成果能否真正巩固下来,还需要看接下来一到两代的经营。其中第二代康王的存在与表现,将格外重要。

    这些因素也导致,刘文洮的出局,成为了必然。至于嫡长制那一套,也是要分时候、分地区的,至少在西域中亚地区,是没有太大市场,也没有那么多完全信奉教条的人。

    要知道,在安西三国的上层,帝国权贵家族中庶出者可占绝大多数,一定程度上,大伙可都算是嫡长制的“受害者”,即便其中很多人在功成名就后,便活成了曾经讨厌的样子,也开始依嫡长规则选择继承人,但在这方面,并不死板。

    当然,这与安西三国所处的国家地理以及政治军事环境有关,在这里,需要的是强人,是头狼。

    刘文洮出局,刘晔也不得不把目光转向当时还不满二十岁的次子刘文潜,而此子,至少没有刘晔所理解的“跑偏”的行为。

    数年的时光中,刘晔把刘文潜放在康居各个要害衙门进行锻炼,表现没有那么地出类拔萃,但至少不差,没犯过大错,果锐、干练这些词汇,也能用来形容他,即便如此,刘晔依旧不放心。…。。

    于是,在攻灭于阗后,将之安排在新设的和州任镇抚使,这就是一次综合的考察了,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考验。而从目前的结果来看,刘文潜算是基本过关了。

    果然,就在当夜,刘晔又把刘文潜召到宿处,父子二人秉烛促膝长谈,刘晔除了听取刘文潜汇报和州军政一些不可与外人言的细情之外,也第一次明确地向他表示,他已经决定立刘文潜为世子。

    此事,他已经与康居上层那些权贵、军头通过气了,并且册立文书,也打算在进京之时,上奏朝廷,以求名正言顺。

    没错,来自洛阳的宣召制书,刘晔已经收到了,并且已经决定,亲赴京畿。刘文济那小子要他十三皇叔给个解释,那他便大大方方去,给他个解释。

    而对此事,康居国的上层,实则异议颇多,劝阻的人并不少,主要原因在于担心刘晔的安危,即便人身安全应该不会有问题,但朝廷若是把他扣下了呢?康国的大局,可离不开大王主持。

    出人意料的,反是刘晔在此事上看得最透彻,他表明了一件事,吞并于阗,已成定局,但是,想要将之彻底做成事实,朝廷那一关是必须要过的。

    否则,即便康居能够关起门来自己过日子,那国家的发展提升进程也必将被打断,倘若如此,那吞并于阗做甚?比起与帝国的友好往来,区区于阗之利,又算得了什么?

    刘晔承认,吞并于阗国他有赌的成分,但孰重孰轻,他心里还是有数的。

    对刘晔亲赴洛阳的决定,刘文潜也表现出该有的关心与担忧,而刘晔也在思量之后,决定将刘文潜带回疏勒坐镇,同时还将能够调动王城卫军的令箭、印玺一并交给他,以防个万一。

    这是彻底确立其世子地位的措施,也不怕军权旁落会带来什么反噬,作为康居的开国之主,刘晔本身比任何令箭、符印、身份验传都要更具权威,而康居军中,不认识刘晔的军官,则少之又少。

    这也是开国之主才能具备的威势与器量。

    这个深冬寒夜,刘晔与刘文潜谈了很久,说了很多,除了回顾追忆前几十年那波澜壮阔的时代经历之外,便是对康居国未来的一些构想以及与安西、北廷、朝廷关系处理的交待。

    或许刘晔并没有那个意思,但这几乎就是一种交待后事的行为……

39314959。。

...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yourenxs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