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宗篇52 临淄王_汉世祖女主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太宗篇52 临淄王

第(3/3)页

此,王学新自是陪着笑,应和着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殿下,京内急报!”刘文济的座船沿着至和塘缓缓向长江驶去,舱内,一名高级侍从打扮的中年人急步来报。

        正在研究这几年上海市关税情况的刘文济抬起了头,手一摊,来人立刻将急文呈上。

        迅速拆阅,严肃的面孔间浮现出少许动容,放下,沉吟少许,便吩咐道:“传令,入长江后,掉头西向,回金陵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!”

        最近两年,刘文济主要还是待在金陵,不管上海市的发展多么迅速、新奇、引人注目,江宁府才是江南道首府,政治地位摆在那里,而在大汉帝国,政治性永远是要考虑在经济性前头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对上海,刘文济每年都要去个一两次的。这座正在东海之滨快速觉醒的商业大市,汇聚各路人马,龙蛇混杂,不知觉间,也成为刘文济一个重要的“基地”,政治资源、经济资源以及人才资源基地。

        此番,刘文济是从金陵出发东巡,一路经过润、常、苏州,最终目的地还是上海市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让他选择放弃原计划的原因,也很简单,京中传来的消息,皇帝刘旸已然下诏,打算巡幸东南,刘文济当然要回江宁府,与道司大员们沟通好迎接驾以及銮驾在江南道的一切事宜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,这是皇帝即位以来第一次巡视东南。说起来,刘旸是个比较勤快的人了,躬亲视事,从无懈怠。

        过去的十多年,已经出巡四次,西南、西北各一次,北方则跑了两趟,并且,往往喜欢去条件差点的地方走走看看,对东南的繁华胜景之所,却是从来不肯光顾一次。

        此番,皇帝终于动心了,于是,整个东南随之震动。尤其对江南道,对江宁府金陵城来说,更是意义非凡,毕竟四十年前,正是雍熙皇帝代表朝廷接受江南国主李煜投降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对皇帝陛下,江南官民,自然也有“深厚”感情,当然这份感情也是建立在他的皇帝陛下的基础上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件事,对临淄王刘文济来说,同样很重要。一者,对江南道的考核,也是对他的考核,在这边待了三年,正需要展现成绩;

        二者,母亲萧德妃(雍熙十一年晋位德妃)、他的王妃李氏以及一双儿女,也跟着来了,这是一个一家团聚的机会。

        过去的三年,刘文济奔波于江南公务,每年除了开年元夕之时会回京待上半个月到一个月之外,其他时间都扑在江南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妻李氏,则被刘文济留在京中,代他照顾子女,侍奉母亲。有“常妃”的教训在前,素来低调朴实、端庄恭谨的李妃,就显得难能可贵了,包括其生的一双儿女(刘继礼、刘纷)在内,都很得皇帝刘旸的喜爱。

        雍熙十三年的南巡,或许是刘旸继位以来最“奢侈”的一次出巡了,至少随行人员,连大臣、护卫、宫人在内,头一次突破了一万人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了,巡视政策还是以前那个政策,即便东南富庶之地,刘旸仍旧不许地方贡献,因为他出巡而侵犯到地方官民的生计生活,这是他严厉禁止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每一次巡视后,刘旸都会查账,并且遣密使“二访”情况,但每一次都会发生些幺蛾子。

        比如第二次北巡期间,曾在燕山北道的兴化县待了五日,虽然一切从当地取用物资都加价购买,但依旧给当地造成了极大影响,后悯其官民辛苦,刘旸下诏,蠲免全县一年税收。结果是,税照收,只不过进了官僚的口袋.

        起驾之前,刘旸对朝廷自然又做了一番安排,这一次没有把太子刘文澎带上,而是留其监国,以赵王刘昉、尚书令张齐贤、尚书左丞慕容德丰、枢密使高琼偕同诸部司大臣辅政。

        在随驾驶臣僚中,则也加了一个身份特殊的人,汝阳王刘文涣。一个人的消颓与堕落,根本用不了三年时间,很难想象过去的三年,刘文涣是怎么挺过来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了,也是刘旸起了爱子之心,方才在当年之事情日益淡化之后,将他带出来走走看看,散散心,长久闭居府中,是能把人逼疯的.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yourenxs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