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宗篇49 魔都的诞生_汉世祖女主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太宗篇49 魔都的诞生

第(3/3)页

程中,反对、抱怨之声,直达天听,但都没用。在中央权威正隆的情况下,你地方若是敢公然对抗,那是真要掉脑袋的,虽然皇帝刘旸一直在推动法治建设,但帝国的本治依旧是人治,连税改、吏改都能轰轰烈烈地推广开来,一个地方的建制区划,能够反抗的余地实在不多,也太无力。

        何况,还有王玄真代表的江南道司,以及上海牵扯到的一系列新利益群体,他对于“上海建市”显然也是持乐意见之的态度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,长江三角洲下游地区迎来了一个新格局,一颗面向大海、拥抱未来的东方明星城市冉冉升起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这个过程中,最受伤的,毫无疑问是秀州,丢了“上海县”这个聚宝盆,几乎砍掉了一只胳膊,虽然还有棉纺这个拳头产业,但被阉割之后那淡淡悲伤始终萦绕在秀州官吏们的心头。

        相比之下,同样遭遇损失的苏州就要好过多了,比起秀州,苏州的家底显然要殷实得多,没了上海,它还有长江之利,境内还有太湖、阳城湖,还有常熟塘、至和塘、白茆浦、七鸦浦等水港可以利用,比起去争上海,似乎开发自身优越条件才是正途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在江海关下属的各海关口岸中,苏州一地就占了三处,可见苏州的“强势”。

        不管出现了多少波折,也不论引发了多少利益的角逐,上海建市已是不争的事实。而这,对大汉的城市发展来说,也是一桩历史性的标志事件,这是一种全新的模式,涉及到一种全新的央地关系,没有参考可言,却在事实上代表着一种新时代下的发展潮流,在大汉城市发展史上也是值得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        从建市,到五大海关的设立,两者兼具的上海,自然也成为了大汉最独树一帜的城市,全国道州,只此一例。

        关于上海模式,朝中当然避免不了讨论,毕竟太新鲜了,而新鲜的事物也往往不那么容易被人接受,何况,还是在王玄真这么个“鹰犬”鼓捣出来的玩意儿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日是鹰犬,终生是鹰犬,虽然已经表现出足够出色的行政管理能力,王玄真依旧不为政坛主流所接纳。当然,如今的王玄真,已经放弃了融入那干功臣勋贵与文人官僚的群体中去,只要受皇帝认可,做个雍熙干臣,足矣。

        五大海关,基本囊括了帝国本土所有沿海地区的外贸管理,设立之初,也曾有官员建议,都如上海一般,单独列市。

        但这件事,最终没能成行,上海特殊就特殊在,依托着已经足够富饶、开发程度足够高的长江三角洲地区,长江与运河所及的所有道州府县的商品资源都能汇聚此处,这是其他海关城市并不具备的条件。而单独建市,除了加强管理之外,本质上还是朝廷要更大程度地参与分利,朝廷多吃多占,地方自然是亏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就拿闽海关所在的泉州来说吧,福建布政使周印铨就曾上表朝廷,说闽地百姓生计艰苦,唯有靠着海贸,方得勉强度日,福州与泉州乃是闽地发展的两条腿,失了任何一条,就得瘸着走路一番诉苦,实则就是福建道司,对泉州单独列市的抗拒。

        闽海关是朝廷播种,由福建道孵出来的一颗金鸡蛋,朝廷已经占大头了,若是连下蛋的母鸡也要拿走,那就太过分了。不是所有地方都是江南道,也不是所有布政使都叫王玄真。

        与泉州相类的,自然是广州府了,粤海关的驻地。毫无疑问,在过去的几十年间,广州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大汉排名前列的大型城市,万国贸易港,至少在雍熙十年,其规模都数倍于上海。

        然而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,整个岭南地区,除了一个广州府,还能拿出哪个城市来?仔细盘算一阵,还真拿不出能打的。因此,广州府的存在,还起着成都府在西南地区的作用,需要援济周遭的穷兄弟,“带动后富”,为整个地区的稳定做贡献。

        至于北面的东海、渤海二关,则主要针对东北地区及高丽、日本二国,首先从规模上就有局限性,很多二国商人宁肯远航到上海贸易,另一方面,保守氛围也更浓厚,暂时也没有推行单独列市的必要。

        因此,至少在雍熙十年,上海成为了整个大汉帝国最特殊的城市,从建筑风格,到思想理念,从经商环境,到管理模式,都是开历史之先河,就是在大汉帝国,这座城市也越发魔幻炫丽,让人难以预测最终会走向何方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yourenxs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