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四十七章:朝野震惊,朕没想到,锦年连朕这招都学会了!_大夏文圣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一百四十七章:朝野震惊,朕没想到,锦年连朕这招都学会了!

第(2/3)页

  培养也要时间的吧?

  这三分之一,是主力军,现在全军覆灭,最多再抽三分之一过来守城。

  是的。

  只能用来守城,而不能出战,其他兵马也必须要镇守四方,总不可能把所有兵力调控到这里与大夏厮杀?

  那后方要不要镇守?

  左右要不要镇守?

  大夏王朝再加五十万大军,从左右包围,那就可以等死了。

  马踏王庭。

  再也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真正会发生的事情。

  但真正让匈奴王恐惧的是。

  顾锦年会不会再折腾出火石?

  如果会的话,就算抽出所有兵马出来,也是送死。

  “不。”

  “不可能。”

  “这不可能啊,为什么会有火石坠落?”

  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?顾锦年怎可能有这样的实力?”

  匈奴王气的发抖,郁闷的想吐血啊。

  他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,顾锦年为什么能做到这种事情?

  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
  通天塔内。

  匈奴王的怒吼不断。

  其余人全部沉默,所有人都处于震撼状态。

  这本来是一场厮杀,而且大概率可能是匈奴国能赢的局,除非大夏不要命。

  可没想到,二十五万大军,连对方一个人都没杀,就这样牺牲了。

  匈奴国。

  元气大伤啊。

  扶罗王朝与大金王朝的使臣,也彻底傻了。

  一来是过于震撼这场战争的结局。

  二来则是,顾锦年的手段,简直是通神。

  这种手段,只怕就连仙道七境的绝世强者都无法做到吧?

  除非踏入传说当中的第八境。

  可问题是,顾锦年要是踏入第八境的话,也不需要这么麻烦啊,一掌覆灭二十五万大军都行。

  他们实在是想不明白,这到底是为什么。

  “只怕与天命有关。”

  终于,有人开口,道出了一个可能性。

  “天命?”

  这一刻,所有人望着后者,眼神当中满是好奇。

  “掌天命者,可获天命庇护。”

  “我匈奴国国运被削,顾锦年更是掌数道天命,诗成千古,从而引发这种天地异象。”

  “王上,臣曾经观阅过一些古书,其中便记载着关于天命的说法。”

  “这天命平时影响不大,可在关键时刻,一些掌天命者,可以做出诸多不可思议之事,他们便代表着这天地意志。”

  “古书更是记载,掌天命者,可调节风雷雨电,可使山川移位,日月颠倒,甚至使江河倒流,拥有种种不可思议的力量。”

  后者给予回答,但他也不确定自己说的是不是真的,因为是从书上所看。

  只不过,结合目前的情况,众人听到这话后,忍不住倒抽一口冷气。

  他们知道天命很重要,但不清楚天命是什么东西。

  现在看起来,这天命至关重要啊。

  “王上,接下来该怎么办?”

  只不过,有人开口,询问匈奴王接下来该怎么办。

  “紧急调遣五万铁骑,以及十五万大军。”

  “镇守十二城。”

  匈奴王开口,他下达军令,人虽然死了,可他必须要加派铁骑,守护十二城。

  “王上。”

  “这恐怕不好吧,若是继续加派十二城,万一又有火石陨落,只怕国内将无有将士调控啊。”

  有匈奴臣子连忙开口,认为现在加派兵马,实在是不明智的选择。

  “闭上你的嘴。”

  匈奴王深吸一口气,他怒视后者。

  现在他根本就不想听到火石二字。

  听到就烦。

  只不过,他说的一点没错,现在加派兵马,一但出了问题,那就真的完蛋了。

  匈奴王心在滴血。

  二十五万大军。

  说了没就没了。

  就算是二十五万头猪摆在大夏将士面前,也要杀一个时辰吧?

  而且他心里也清楚,即便是紧急调动,只怕也来不及。

  “陈松先生。”

  “眼下只能期望大金王朝与扶罗王朝出面议和了。”

  “匈奴国,无法继续宣战。”

  最终,匈奴王憋着一口气出声。

  加派兵马,只是一时气话,认真想想,他也害怕顾锦年又来一趟火石轰炸。

  这要是再炸一轮。

  那就不是十二城的问题了,而是匈奴国能不能守住?

  人家三十万大军还没有动啊。

  真打起来,配合火石轰炸,杀到王庭只需要三天时间。

  到时候即便是扶罗使臣和大金使臣出面强行调和都没用,匈奴王庭被破灭,两大王朝强制性干预,也要赔偿无数金银财宝,才能议和。

  现在守住匈奴国土,还有议和的资本。

  当然,也只是有议和的资本。

  具体是怎么一个议和,只能看大夏是怎么想的了。

  “请王上放心,我等立刻修书,火急送往皇都。”

  陈松二人也不啰嗦,即便是匈奴王不说,他们也要去做。

  而与此同时。

  落龙原上。

  大夏将士们也彻底无言。

  二十五万大军就这么被全部覆灭,给他们前所未有的冲击感。

  听闻过不战而胜,但没听闻过这种不战而胜啊。

  “国公,是否冲锋?”

  有偏将回过神来,望着镇国公如此问道。

  眼下二十五万大军都没了。

  可以选择冲锋,占领边境十二城。

  “不。”

  然而,镇国公摇了摇头,直接拒绝冲锋。

  “匈奴国虽元气大伤,不过十二城内还是有守军,即便能拿下,也要付出一定代价。”

  “眼下该恐慌的是匈奴国。”

  “让将士们收拾战场,将完整的战甲带走,还有匈奴战马,全部收缴上来,接下来就等他们主动上门送回十二城。”

  镇国公瞬间洞悉一切,如此战局之下,匈奴国覆灭二十五万大军,绝对是元气大伤。

  大夏王朝没必要继续开战了。

  因为已经赢了。

  首战赢了。

  而且是全胜。

  不,不是全胜,是狂胜啊。

  十二城,已经是囊中之物,何必急着抢占下来?

  就先让匈奴人继续占据着。

  倘若匈奴国不议和,那就打,再加派三十万大军,配合边境五十万大军,一共八十万大军。

  横推十二城,实在不行,出动自己的孙儿,再来一轮火石轰炸。

  大不了十二城不要了。

  直捣黄龙。

  马踏王庭。

  匈奴国的兵力到底有多少,镇国公的确不清楚,但大致还是算的出来。

  二十万铁骑到顶了,现在死了十万,还剩下十万。

  其他兵种加起来算你六七十万,全民皆兵归全民皆兵,可散兵比得过正规军?

  这六七十万大军,镇守东南西北四方,这就要分化很多出去。

  四面围攻,还怕你不哭?

  至于大金王朝和扶罗王朝援助?行啊,四条路都被大夏将士包围,你有本事就送啊,送多少都是大夏的。

  而且敢光明正大支持匈奴国,那就是撕破脸,既然撕破脸,都统统拉下水。

  想要全面开战是吧?

  大夏完全可以奉陪到底,看看谁亏?

  大金王朝可是一直想要成为东荒第一王朝,想要成为第二个中洲王朝,一直在养精蓄锐,可舍不得牺牲将士。

  毕竟大夏要是全面开战,中洲王朝乐意援助,反正东荒越乱越好,对中洲有利。

  所有人都倒霉。

  大夏王朝倒霉,大金王朝更倒霉,扶罗王朝就更别说了,真打起来,扶罗王朝还不是依靠大金王朝?

  所以,镇国公可以料定,大金王朝会帮助匈奴国,但不会帮太多,牵扯到自己的国家利益,只怕会毫不犹豫出卖匈奴国。

  所以,他不急着立刻收回十二城。

  他要不牺牲一兵一卒拿下边境十二城,而且还要匈奴国赔款议和。

  “遵令。”

  偏将不废话,带着大队人马离开,奔赴战场,开始捡战利品。

  而这消息,也已经在第一时间,送往京都了。

  这天大的喜讯,镇国公可没有忘记给京都报喜。

  “锦年。”

  “这回你功劳无量。”

  “你真给爷爷一个惊喜啊。”

  “锦年,你这趟先别走,倘若匈奴王冥顽不灵,再写一首诗,一举拿下十二城。”

  老爷子望着顾锦年,眼神当中有说不出的兴奋。

  这辈子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。

  可这种事情,当真是头一次见。

  甚至他已经开始期待,马踏王庭的事情了。

  “爷爷。”

  “这火石不一定是孙儿弄出来的。”

  “您千万别太迷信啊。”

  听到老爷子所言,顾锦年还是得认真解释一番,因为他自己都不知道,这火石到底是不是自己折腾出来的。

  万一不是,对后面的战局不利。

  万一是,那还好说。

  “管他是不是。”

  “先承认再说。”

  “这天大的功劳,你先捞着,明白吗?”

  顾老爷子武道传音,极其认真。

  “明白了。”

  顾锦年点了点头。

  也的确,没有人能证明这火石是自己带来的,但更没有人能证明这火石不是自己带来的啊?

  既然如此,那这功劳不要白不要。

  不过,莫名之间,顾锦年似乎明白了自己六叔为什么这么喜欢蹭功劳了。

  敢情都是老爷子教的啊。

  而与此同时。

  一艘龙舟,以最快速度,朝着大夏京都赶去。

  灵晶几乎不要钱一般的丢进龙舟内。

  只为了将战报第一时间传入宫中。

  这已经不是捷报这么简单了,而是天大的喜事啊。

  此时。

  大夏京都。

  边境宣战的事情,早已经传遍整个京都,眼下不止是京都,整个大夏百姓都在议论这次战况。

  实话实说,不是不看好大夏将士,而是两者实力的确有一定悬殊。

  五十万大军固然骁勇善战,可听到匈奴国首战派出十万铁骑后,使得大夏百姓心头蒙上一层乌云。

  而皇宫内。

  也是一片紧张。

  大殿当中。

  永盛大帝端坐在龙椅之上,沉默不语。

  百官们都有些没心思汇报国家大事,所有人其实都在等待战局。

  就连太子,秦王,魏王都破天荒上朝了。

  虽然都知晓,这场战局至少要等到明日才有消息,但众人还是到齐。

  期待着一个好结果。

  朝政汇报完毕后,众人很沉默,永盛大帝也没有说退朝二字。

  众人就在大殿内静静等待着。

  龙椅上。

  永盛大帝面色平静,可任凭谁都看的出来,他神色沉重。

  端坐龙椅。

  永盛大帝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,关于宁王和祁林王的事情。

  他已经秘密遣派大军前往西北境。

  倘若战况不利。

  宁王与祁林王第一时间就要奔赴战场,而且他预料到这两个王爷,会出工不出力。

  所以如若双王敢这样做,他就立刻授权给镇国公,接管秘密调遣的五十万大军,一举将祁林王与宁王镇压。

  再去与匈奴国议和。

  是的。

  这就是他的计划。

  看似是与匈奴国宣战,其实是为了解决内部最大的危机之一。

  借助这次机会,铲除两个王爷,若是成功,即便是匈奴国索要财物,也可以答应议和。

  也不算白白做事。

  当然,若是小胜,那固然更好,打出士气,打出骨气,再与匈奴国谈一谈议和之事。

  对外战争,就是决定未来议和的谈资,有优势,可以索要更多好处,没有优势,则解决内部矛盾。

  至于同时出现内乱外敌的情况,他有解决办法。

  他有底牌。

  一张谁也想不到的底牌。

  只是不到关键时刻,他不会动用这张底牌。

  如若当真发生内患外敌的情况,他便会动用这张底牌,彻底解决一切矛盾。

  虽然自己也会付出代价,可最终的结果,是好的就行。

  酉时三刻。

  太阳即将下山。

  群臣站在大殿内,没有半分动弹,也没有一个人喊累。

  所有人心情都很紧张。

  尤其是兵部尚书赵益阳。

  两国交战。

  是赢是输,的确扣人心弦。

  只是,就在这一刻。

  龙舟出现在皇宫之外,很快一名将士从龙舟跑下来,拿出军令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yourenxs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