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三十九章:弱国无外交,尊严只在刀锋之上,顾锦年赴边境_大夏文圣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一百三十九章:弱国无外交,尊严只在刀锋之上,顾锦年赴边境

第(2/3)页

后朝着六部尚书几人作礼。

  但也仅仅只是客气一下。

  紧接着带着顾锦年前行。

  得圣恩就是如此。

  六部尚书算什么。

  宰相都得往后面站一站。

  很快,八人来到养心殿内,魏闲公公先入大殿之中,过了一会后,他快速走了出来,满脸笑容的看向顾锦年。

  “世子殿下,陛下请您入内。”

  “其余几位大人,稍等片刻。”

  与顾锦年说话时,魏闲满脸温和,与其余几位尚书说话时,稍稍收敛了脸上的谄媚。

  倒不是说他故意针对,而是让顾锦年看到。

  “好。”

  “劳烦公公了。”

  众人开口,顾锦年直接走进养心殿。

  这地方他来的次数不少了,已经习惯。

  进入养心殿。

  永盛大帝正在埋头批阅奏折。

  即便是顾锦年来了,永盛大帝都没有抬起头来。

  “陛下,世子殿下到了。”

  关键时刻,还是魏闲开口,告知永盛大帝。

  “好。”

  永盛大帝没有抬头,大约小半刻钟后,他将最后几份奏折全部批阅完毕,随后抬起头来,望着顾锦年。

  “锦年。”

  “这东西你看看。”

  永盛大帝取来一份草图,随后起身递给顾锦年。

  接过草图,顾锦年仔细观看一番。

  这是永盛大帝的想法。

  大夏龙舟。

  大夏宝船。

  还有大夏战车。

  这是永盛大帝的设想。

  龙舟,宝船,战车。

  “锦年,舅舅打算让工部打造轻型龙舟,宝船,战车。”

  “这聚灵古阵,不一定能支撑大型大夏龙舟,尝试做一批轻型的,如若成功的话,速度稳定,可以靠数量取胜,你觉得如何?”

  永盛大帝开口。

  这草图是他之前就画好了,本来打算找顾锦年商量一下,可后来找了工部,研究一番后,发现自己很多想法还是有瑕疵。

  故而拖延了几日。

  现在顾锦年来了,他正好拿出来让顾锦年看看。

  “这个可以。”

  “不过具体还是要试一试,看看情况。”

  “龙舟这个可以再小一点,不仅仅是运输粮草,还可以运输很多货物。”

  “宝船其实我觉得可以弄大一点,江河行驶,可以降低点速度,影响不大。”

  “如果是出海的宝船,可以再弄一批新的。”

  “根据情况而视。”

  顾锦年开口,他望着这草图,道出自己的想法。

  “好。”

  “那舅舅就先让工部打造这三样东西,打造好了,一同看看情况。”

  “及时调整。”

  永盛大帝点了点头,眼神当中满是期待。

  “好。”

  顾锦年点了点头。

  紧接着永盛大帝看向顾锦年道。

  “三朝和谈的事情,你是怎么想的?”

  很显然,永盛大帝知道顾锦年此番前来的意图是什么,故而直接询问。

  “回陛下。”

  “臣觉得,此番三朝和谈,完全没有任何必要。”

  “除非无条件归还,否则的话,意义不大。”

  顾锦年开口,这是他的想法。

  很直接,没有半点藏私。

  “恩。”

  永盛大帝点了点头,他似乎猜到顾锦年的想法。

  “匈奴国开的条件,的确有些过分。”

  “朕也不会答应。”

  “但,朕觉得这件事情没那么简单,他们真正的目的,应该不是这个。”

  “白银也好,矿山也罢,哪怕是修改史书,看起来无比刺眼。”

  “都是幌子罢了。”

  “匈奴国不缺白银,有扶罗王朝的援助,也不缺矿山,至于修改史书,匈奴国本身就不是注重礼仪之人。”

  “会在乎这个东西吗?”

  “只是他们具体想要什么,朕不清楚。”

  “这样,锦年,此番礼部和谈,朕让你去一趟。”

  “你意下如何?”

  永盛大帝如此说道。

  他看得出来,匈奴国绝对不是想要这些条件,一切都是幌子。

  骗骗别人还好说。

  想骗一位皇帝?

  痴心妄想。

  “臣领命。”

  这个没问题,顾锦年直接答应下来了。

  而随着顾锦年答应。

  永盛大帝打算让六部尚书入殿。

  只是,顾锦年的声音响起。

  “舅舅。”

  “有个事情,外甥不知道该不该跟您说。”

  顾锦年开口,他望着永盛大帝,有些犹豫不决。

  “直说。”

  永盛大帝没有啰嗦,让顾锦年直接说出来。

  “舅舅。”

  “南谓郡匪祸您知道吗?”

  顾锦年直接提问。

  “知道。”

  “前几年闹的很大,后来朕发兵,配合当地官府消灭不少土匪。”

  “不过听刑部说,最近又发生了一些,死了些百姓,朕已经让刑部处理,怎么?你有什么其他消息?”

  永盛大帝说着说着,不由看向顾锦年。

  “舅舅。”

  “这消息我也是道听途说。”

  “听闻南谓郡,有将士杀民充匪。”

  顾锦年声音不大,但却让永盛大帝眼中闪过一丝惊色。

  “杀民充匪?”

  “不可能。”

  永盛大帝直接反驳。

  在他的治理下,怎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情。

  杀民充匪,这是多恶劣的时代才会发生啊?

  永盛年间,虽然做不到人人能吃饱饭,家家户户都有余粮,但最起码还算是安稳。

  杀民充匪,不仅仅是一件极度恶劣的事情。

  更主要的是,对他这位皇帝来说,简直是巨大的耻辱。

  盛世之下的耻辱。

  听到永盛大帝如此开口,顾锦年显得平静。

  这还好是他,如果换做一个人,可就不太好了。

  毕竟这话不能乱说。

  永盛大帝最引以为傲的便是治国,他认为自己治理的国家,不说风调雨顺,但至少安居乐业。

  结果你啪的一下,给他一巴掌,告诉他真相,他会恼怒,会将破坏他盛世梦想的人杀了,同样的,你身为知情人,也不会好到哪里去。

  也就是顾锦年敢提。

  而实际上,顾锦年是不想说的,因为这件事情他也不敢太确定。

  如果当真发生了。

  那还好说,自己来处理。

  如果没有发生,自己这样,会给皇帝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。

  听风就是雨。

  “你是怎么想的?”

  永盛大帝开口,询问顾锦年。

  “陛下。”

  “臣的想法很简单,既然有人说了,臣认为必须要暗中调查。”

  “如若当真有如此恶劣之事,无论是谁,该杀就杀。”

  “如若只是假消息,乱传消息者,受严惩,同时也是一件好事。”

  “臣自然不希望大夏王朝会有这种事情发生。”

  “但臣还是希望陛下,能够彻查一番。”

  顾锦年出声,这就是他的想法。

  不管如何,查一查总比什么都不做好。

  “好。”

  “此事全权交由你来负责。”

  “如若当真有这种事情,幕后之人,无论是谁,格杀勿论。”

  “倘若没有,也要严惩风言风语之人。”

  永盛大帝直接答应下来了。

  他是希望没有的。

  “遵旨。”

  顾锦年也不啰嗦。

  既然皇帝授权了,那自己就暗中调查即可。

  当然至于风言风语之人,也就是徐建,顾锦年不认为徐建敢乱说话,如若不是杀民充匪,仅仅只是有权贵乱来。

  顾锦年也会处理,至于这个徐建,也不会给予惩罚。

  很快,永盛大帝开口,让六部尚书以及宰相李善,齐齐入内。

  走进大殿后。

  几人恭敬喊了一声吾皇万岁。

  随后,礼部尚书的声音响起。

  “陛下。”

  “此番三朝会谈已经结束,臣公文已呈现,还请陛下定夺。”

  杨开很直接,询问永盛大帝的意见。

  “诸位爱卿有何想法?”

  永盛大帝不着急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,而是询问众人的意思。

  “陛下,臣认为,此次和谈,匈奴国没有半点诚意,臣请求陛下,直接宣战匈奴。”

  兵部尚书赵益阳开口,打仗这种事情,兵部可不怂,上下想法一致,开打就好。

  “臣附议。”

  工部尚书王启新跟着开口,同意兵部的想法。

  可吏部尚书胡庸却摇了摇头。

  “陛下,臣认为不妥,既然有和谈的机会,为何放弃?”

  “边境若是开战,对大夏王朝来说,并非是一件好事。”

  胡庸不同意这个观点。

  “臣认为胡尚书所言极是,国库并无太多存银,倘若开战,必须要增加百姓赋税,而且绝非是一两年便可减赋。”

  “臣仔细算过,匈奴国索要价格虽有些过分,可白银若是给予三万万两,矿山收回一半,至于大夏龙炮一门不给,再修改史书,可以谈和。”

  户部尚书何言道出自己的想法,他的想法很直接,没银子,最好别打仗,而且仔细算过,这个条件谈和,大夏不亏。

  眼下众尚书都说出自己的意见。

  唯独李善与杨开没有说什么,杨开不说倒也正常,他是礼部尚书,他的抉择很重要,可以等到最后说。

  “李相何意?”

  永盛大帝看向李善,好奇问道。

  “回陛下。”

  “臣认为,此番和谈,的确可以,银两方面其实臣认为不需要给,大夏国库空虚,银子不能给。”

  “至于矿山,大夏境内也不缺矿山,这个可以让出去,大夏龙炮乃我大夏国本,自然不可给予。”

  “这史书修改,不是什么大问题,倘若匈奴国能接受这个条件的话,臣认为可以和谈,对我大夏来说,是一件好事。”

  李善开口,道出了自己的想法。

  不给银子,给矿山,大炮不给,但同意修改史书。

  相当于是讨价还价了。

  一番话说的也没问题。

  永盛大帝将目光看向杨开道。

  “杨爱卿何意?”

  他直接询问。

  “回陛下。”

  “臣认可世子殿下所言。”

  杨开朝着永盛大帝一拜,随后道出这句话。

  这句话意思很简单,顾锦年代表礼部。

  “陛下,臣认为,直接宣战为上策,没有和谈之说,今日一退,他日还要退。”

  “大夏王朝虽国库空虚,可底蕴依在,十三年前的仇,也该报了。”

  顾锦年态度坚决。

  求和?

  不可能求和的。

  “世子殿下所言不妥。”

  然而,李善的声音响起。

  “世子殿下。”

  “开战固然能提升我大夏国威,可并非是说,和谈便是耻辱。”

  “世子殿下乃是镇国公之后,也知道将士们有多辛苦。”

  “自古以来,王朝开战,便是血流成河,尸骨如山,此番扶罗王朝与大金王朝在背后参与。”

  “如若大夏当战宣战,两大王朝也必然会在暗中援助匈奴国,到时候只怕要付出十万,乃至于二十万将士的生命,才能夺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yourenxs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