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一十二章:天地有正气,杂然赋流形!正气歌出,举世惊_大夏文圣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一百一十二章:天地有正气,杂然赋流形!正气歌出,举世惊

第(1/3)页

  世子于七日后被问斩。

  京都内。

  消息散播的很快,仅仅不到半天时间,传遍了京都周围四郡。

  于当日深夜。

  江陵郡百姓也得到了消息。

  没有人会想到,一心为民的顾锦年,居然会被问斩。

  这不可思议。

  尤其是白鹭府的百姓们,他们知道,顾锦年为了百姓,付出了太多,他们也明白,顾锦年这次回去,必然会受罚。

  可他们无能为力,唯一能做的,便是去述说顾锦年所做的事情。

  希望让更多人知道,顾锦年所做之事。

  只是,没想到这个惩罚,竟如此之大,七日后问斩?

  如今已经过了一夜,也就是说,六日后问斩?

  这是百姓们无法答应的事情。

  若只是严惩一二,他们铭记恩情,可听到问斩,他们心中满是愧疚。

  是夜。

  白鹭府内,一些人影穿梭在各个街道当中。

  四人一组,都是白鹭府内的老人,有些名望,有人拿着纸笔,有人备了些东西,挨家挨户的敲门。

  待房门开后,老者的声音便直接响起。

  “永树,世子的事情你知道了吗?”

  “咱们打算给世子写万民册,求皇上开恩,免罪世子。”

  “你写不写?”

  老人开口,询问着这户人家。

  “写。”

  “肯定写,不过叔公,这万民册有用吗?”

  后者没有任何犹豫,但也好奇,这个万民册有没有作用。

  “民心所向,必然有用。”

  “行,把你名字写上,我还要去下一家,你最近要去窜门走亲戚的话,记得把世子的事迹传出去,咱们能尽一份力,就尽一份力,能帮一点忙,就帮一点忙。”

  老人出声,叮嘱了一句。

  “行,叔公。”

  男子点了点头,紧接着一位老者将一袋小米送了过来,算作是万民册的一点回礼。

  可看到这小米,男子立刻拦下。

  “叔,你这是干嘛?我家不缺这点米,这名字是真心实意写上去的,你送我这米,搞的好像我是为了这点东西。”

  “这天色也不早了,天寒地冻,叔,你们几个回去休息,东西交给我,我喊老三老四他们出来,让我们年轻人来做。”

  “世子殿下的恩情,我们这些人都记在心里,说句不好听的话,人家为咱们百姓伸冤,要是咱们不帮点忙,这良心被狗吃了。”

  男子拒绝小米,说出一番发自肺腑的话。

  此言一出,几名老者点了点头,有些欣慰。

  但还是拒绝男子上前帮忙的要求。

  “你早点睡,这事交给我们几个老头子来做,我们有点面子,这大半夜吵到人家,看我们几个老头,也不会说什么。”

  “去吧,走,咱们去老任家。”

  老者出声,带着几人又去了下一家。

  看到这一幕,男子没有啰嗦,直接跟在后面,也不干什么,就是搭把手,也免得这些老人出事。

  而这样的事情,出现在白鹭府诸多地方,这些都是有人自发请愿,想要为顾锦年写下万民册,请求陛下开恩。

  可以说,整个白鹭府灯火通明,许多人受到号召,纷纷主动请愿。

  不仅仅如此。

  翌日。

  天还未亮,大量的百姓走出城门,他们这是回乡,去传播顾锦年的事情,也带着万民册,希望能借助整个江陵郡的力量,为顾锦年求情。

  马车一辆辆备好,这些都是漕运的马车,原本是运粮用的,可听闻百姓们是给顾锦年请万民册,漕运的头领大手一挥,免除一切费用。

  能帮一点是一点。

  能做一点是一点。

  如星星之火一般,逐渐开始燎原。

  不仅仅是江陵郡内。

  周围一些郡府,再听闻这件事情后,也开始有所行动。

  虽然没有江陵郡这么激烈,可多多少少也有些作用,尤其是读书人。

  顾锦年所作所为,令老一辈的读书人深感敬佩,一些夫子,老儒,再听闻此事后,也纷纷联名上奏。

  就是希望,能够让陛下回心转意。

  而这一日。

  一件大事也轰动了整个京都。

  八王入京。

  是的,大夏王朝八位王爷入京,这八位王爷可都是当时支持永盛大帝造反的存在。

  如今建德难过后,他们也得到相应赏赐,坐镇一方,算得上各地的土皇帝。

  八王入京,这不是一件小事,而且八王此次前来,更是表明了态度。

  要亲自监斩顾锦年。

  他们也很直接,敬佩顾锦年所作所为,一心为民,他们认可,只是对于顾锦年违背国法,他们无法接受,也不愿意接受。

  所以要亲自监斩。

  好话说了一大堆,可实际上就是想要顾锦年死。

  这一点,谁都明白。

  若不是永盛大帝已经颁布圣旨,只怕八王已经入宫面圣了。

  眼下由礼部安排,将八王安置在皇宫偏殿居住。

  但所有人都知道,再过几日,朝会之上,八王必然要出手。

  彻底将顾锦年按死。

  而此时此刻。

  大夏王朝。

  孔家。

  孔家圣地,占地三千多亩,阁楼四起,山石林立,湖中泛舟,显得气派无比。

  这里是孔家,蕴含着圣意。

  原本,孔家圣院不过三百亩,可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之下,逐渐有三千五百亩地。

  而且这仅仅只是孔家圣院,曲府之中,更是有孔家圣陵以及孔家书院,还有孔家庙宇。

  这三个地方所占之地,不比孔家圣院差。

  而且曲府几乎有一半的百姓姓孔,但阶级划分十分严格,这些是被强制改名,为孔家耕奴。

  自圣人得道之后,孔家中兴,的的确确出了三四代了不起的读书人。

  继承圣人学问,开枝散叶,为天下忧而忧,其中不缺乏傲骨之人,不为五斗米折腰。

  可随着盛世来临,再加上世道大变,各路才能纷纷显世,孔家后代虽继承圣道,可却再也没有出过第二位圣人,反而被其他人入圣。

  故此,孔家开始变了。

  一来是担心孔家地位有所变化,二来是不希望有人超越圣人之名。

  故而采用两极分化的手段,进行长达几千年的稳固手段。

  推崇圣学,吸纳贤才,凡学孔圣之道者,可为座上宾,若有才华者,可得孔家资助,未来平步青云。

  若不推崇圣学,敢立新学者,轻则敲打,重则孤立,而且孔家手段极其了得,只要有任何苗头,便会派大儒镇压,从来不会轻视。

  这一点孔家后人做的很好。

  其实最开始还好,更多的还是吸纳贤才,也正是因为这种良性竞争。

  以致于到了第三十多代,孔家门徒布满天下,各国都有孔家的影子,资助了太多的读书人,也帮助了太多的读书人。

  世世代代的恩情,再加上这般的美名,以及第一位圣人的缘故,孔家逐渐成为了儒道霸主级的势力。

  都说千年世家,大而不倒。

  孔家已经不是千年这么简单,整个神洲世界,孔家遍布天下,虽正统在大夏王朝。

  可自太祖开国之后,孔家已经将部分正统送去他国,建立了一些类正统。

  倘若孔家真被灭了,这些类正统,便会继承大夏孔家的位置,号正统。

  如若再被灭,将再度继承正统之位,周而复始,生生不息。

  也正是这一招,使得各国君王对孔家既是忌惮,又不敢得罪。

  灭不掉的敌人,才是最可怕的。

  此时此刻。

  孔家后花园内,一位老者,静静望着湖水。

  他身后,站着孔家圣孙,孔宇。

  “老师。”

  “这次京都变故,顾锦年能不能逃脱此罚?”

  孔宇开口。

  自回归孔家后,孔宇心神一直不宁,日日夜夜都想着顾锦年,他恨死了顾锦年。

  自己堂堂一个圣孙,从来没有遭遇如此欺辱,可顾锦年却踩在自己身上,让自己成为天下人的笑话。

  虽然通过孔家的手段,将影响降低了许多,可这件事情,孔宇无法忘怀。

  今日得知顾锦年在白鹭府所作所为,孔宇更是深感不齿,但他更关心的还是顾锦年到底会不会被赐死。

  所以特意过来询问自己的老师。

  “虽为民,可乱了国本。”

  “朝堂不容。”

  “八王不容。”

  “天下人都不容,顾锦年必死无疑。”

  “倘若不死,大夏必将亡国。”

  站在他面前的老者缓缓出声。

  紧接着他继续开口道。

  “这个顾锦年倒是聪明,他以为他为民伸冤,想借助民心之力,免除死罪。”

  “可他错就错在,太过于高调了,错就错在得罪了孔家,如若没有得罪孔家,借助民心之力,的确有可能免除死罪。”

  “得罪了孔家,岂能让他免罪?”

  “孔宇,你最大的敌人,基本上不会对你造成任何威胁了。”

  “族内已经传达消息出去,让大夏儒生去抨击此事,让百姓明白顾锦年的用心险恶。”

  “什么为民伸冤,不过就是想染指民心。”

  “可笑至极,民心也是他这种人可以染指的?”

  老者开口,言语之中对顾锦年充满着敌意。

  这也正常,自己最得意的门徒,被顾锦年当众羞辱,外加上顾锦年说出诸多大不敬的话,什么人之初,性本恶,这种言论,让他感到无比刺耳。

  也感到无比刺目。

  而孔宇听到这话,不由大喜过望。

  “老师所言极是。”

  他很开心,不过美中不足的是,顾锦年没有死在自己手中,亦或者是说,死之前没有输在自己手中,成为了最大的遗憾。

  “你也无需如此开心,区区一个顾锦年,算不了什么。”

  “眼下两件事情,才是你的当务之急。”

  老者继续开口,对孔宇的表现有些不满。

  “请老师教诲。”

  一听这话,孔宇马上显得恭敬,不敢表露的太过于兴奋。

  “我孔家圣宴马上就要开始了,豫王特意修建了一座阁楼,到时候要为这楼赋一篇文章,这段时间你好好琢磨,争取应景,达镇国之意。”

  “如此一来的话,也算是一件喜事。”

  “但这不是什么大事,圣院马上开启,此番你必须要摘得头筹,你父亲对你已经有些不满了,倘若这次你能在圣院中取得第一,一切还好。”

  “若不能的话,这圣孙的称号,你做好准备吧。”

  对方开口,一番话说的孔宇脸色发白。

  他最引以为傲的,就是圣孙二字。

  如若摘走他这个称号,他接受不了。

  “老师,学生必然竭尽全力。”

  孔宇连忙开口,表达自己的心意。

  “你距离大儒只差最后半步,圣院走一遭,若能摘下第一,可为大儒。”

  “这圣孙二字的分量也就够了。”

  “行了,回去专心读书吧,外面的事情,不需要你来掺和。”

  “这顾锦年也有可能不会死,毕竟镇国公会用尽一切办法,但如若顾锦年不死,镇国公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。”

  “对我孔家来说,是一件好事,只要镇国公前往边境,接下来就是我们孔家的反击。”

  “很多事情,族内会去解决,不需要你去操心,若不沉稳,成不了大事。”

  对方再度开口。

  也算是对之前的话,进行了一个补充。

  顾锦年不一定会死。

  但不死,会比死更难受。

  因为顾家要付出天大的代价。

  “学生明白,多谢老师解答。”

  孔宇点了点头,随后转身离去。

  待孔宇离开后。

  老者依旧静静望着水池,显得十分平静。

  大约一刻钟后。

  一道身影缓缓响起。

  是孔平。

  “见过先生。”

  很显然,这位老者的身份不简单,是孔家真正的高层。

  在外人来看,孔家权力最大的是传圣公。

  可实际上传圣公只掌握部分话语权,与其说是孔家族长,倒不如说是个人权力最大的存在。

  真正的权力,集中在孔家的圣贤院中,孔家七十二长老,组成的圣贤院。

  这七十二位长老,在族内被称之为圣贤,效仿当年孔圣门下七十二徒一般。

  族内大大小小的事情,都是由这七十二位长老决定的,等同于传圣公一人拥有三分之一的决策能力。

  而圣贤院拥有三分之二的决策力。

  倘若圣贤院一致认为不行的事情,传圣公也不能去做,只是一般很少会发生这种事情。

  基本上传圣公说了什么,就是什么,一来是地位问题,二来也是内部问题,有两大派系,一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yourenxs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