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九十九章:圣言国策,执掌东荒,永盛大帝彻底坐不住了_大夏文圣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九十九章:圣言国策,执掌东荒,永盛大帝彻底坐不住了

第(2/3)页



  就是这么简单,还有什么理解?

  感受到三人好奇的目光,顾锦年不急不慢道。

  “敢问陛下,设立东厂的意图,是否就是想要更好的监督百官,掌握情报,将不法分子一网打尽,整顿朝纲,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?”

  顾锦年开口,如此问道。

  “对。”

  永盛大帝直接点了点头,他的想法就是如此。

  “那再问陛下,百官之所以不答应,其理由是否是说,让宦官掌权,实乃不伦不类,再者宦官会欺上瞒下,误国误君?”

  顾锦年继续问道。

  “是。”

  永盛大帝点了点头,的确是这样的,一点问题都没有。

  “那就好解决了。”

  顾锦年点了点头。

  随后开口道。

  “臣建议陛下,一厂分权,因人而制,毕竟堵不如疏。”

  顾锦年道出自己的想法。

  “一厂分权?因人而制?”

  永盛大帝听着有些皱眉。

  “陛下,首先不设东厂,换个称呼,譬如说叫督察院。”

  “名字一换,免得这些大臣心中算计什么,而后陛下想给东厂的职权,应当是监督,审查,缉拿,定案,调遣对否?”

  顾锦年猜测道。

  虽然他不知道具体情况,但东厂这种机构应当是悬灯司与镇府司合并一般。

  “无错。”

  永盛大帝眼中露出一丝惊讶,他没想到顾锦年居然猜的这么完善。

  同时对顾锦年所提出来的计策,愈发感兴趣了。

  “既然如此,大臣们不希望宦官执掌权力,那就放权。”

  顾锦年很直接。

  “放权?”

  永盛大帝皱眉。

  如果可以放权的话,他早就放了,就是因为不想放权,才会跟百官闹出这么大的矛盾。

  顾锦年应当明白啊?

  为何让自己放权?

  “对。”

  “放权。”

  “放一些看似重要,实际上根本不重要的权力。”

  “陛下,您听我说。”

  顾锦年知道永盛大帝很疑惑,但这事必须要讲清楚,不然就有些云里雾里了。

  “监督,审查,缉拿,定案,调遣。”

  “在常人看来,缉拿与调遣权力最大。”

  “可实际上,并不是。”

  “陛下,您认为刑部当中,真正决定一个人是生死之人,是谁?”

  顾锦年反问永盛大帝。

  此话一说,永盛大帝皱紧眉头,他在沉思。

  而一旁的魏闲与刘言却更皱眉了。

  决定一个人是生是死之人,不就是刑部尚书吗?还能有谁。

  然而下一刻,永盛大帝的回答,让两人直接愣住。

  “刑部主事。”

  永盛大帝给予回答。

  让两人直接愣住。

  刑部主事?一个区区六品官员?权力比刑部尚书大?这不是扯淡吗?

  然而这话是皇帝说出来的,他们那里敢反驳?

  “陛下英明。”

  “就是刑部主事。”

  “各地任何案件,都要递交给刑部,而第一个经办人便是刑部主事,倘若他认为案件有问题,可以直接打回,由各地补充卷宗材料,从而重新定论。”

  “换句话来说,倘若买通一个刑部主事,一件杀人偿命案,可以推迟到最长时间,并且刑部主事若不怕担责的话,完全可以影响上面官员判案过程。”

  “当然,陛下这只是臣的一种假设,刑部的制度极其严厉,基本上不会发生这种事情,大案子十五日内必须递交员外郎处理。”

  顾锦年解释逻辑的过程中,也补了一句,免得皇帝还以为自己在暗示刑部有问题,给刑部带来什么麻烦,那就不好。

  紧接着顾锦年继续开口道。

  “而这个东厂也好,督察院也罢,不是刑部,而是一个向陛下您单独汇报的机构。”

  “所以最重要的权力,其实不是缉拿,也不是定案,更不是调遣。”

  “而是监督,审查,以及起草。”

  顾锦年出声,一番话彻底点醒了永盛大帝。

  刹那间。

  永盛大帝愣在原地。

  他目光当中充满着惊愕。

  顾锦年这番话,让他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,不是说顾锦年政治才能多强,而是顾锦年这个思维能力太恐怖了。

  仅仅只是将一件事情,不断的拆分,找出关键所在,而后无形当中改变一切。

  这才是永盛大帝震撼的地方。

  之前他震惊,那是因为顾锦年才华横溢,在天地异象面前,感到震惊。

  可这一刻。

  永盛大帝是震撼顾锦年的政治能力,这种东西不是儒道带来的,而是一个人天生的智慧。

  是真正的智慧。

  “分权而制。”

  “监督权,起草权,审查权,由太监来执掌。”

  “调遣权,缉拿权,定罪权,由大儒执掌。”

  “如此一来,他们替朕监督大夏王朝,若发现问题,可直接起草拟案,再去调查审问,审问过后,倘若没有问题,那就放过,倘若有问题。”

  “直接移交督察院中,罪状证据,人证物证摆在面前,这些大儒即便是想要袒护这帮官员,也不敢乱来,所以表面上他们得到了调遣权,缉拿权,定罪权。”

  “可实际上无非是最终执行人。”

  “落个铁面无私的美名罢了。”

  “妙。”

  “妙。”

  “当真是妙。”

  永盛大帝很聪明,毕竟一国皇帝,顾锦年只是简单说出来逻辑,他便自己全部猜测干净了。

  是的。

  这就是顾锦年的解决办法。

  皇帝建立东厂的目的是什么?

  监督百官,让他们自己心里有点数,同时也是获得情报,当然最后一点就是加固皇权了。

  而百官不答应的原因是什么?不希望有一把剑在头顶上,不是说不愿意有人来监督。

  真要不愿意,悬灯司,镇府司是干什么的?

  只不过你让你的人来监督我,我们自然不答应,这也正常。

  所以折个中,让大儒来管。

  为什么让大儒来管?

  虽然大儒要秉持良心,可最起码大儒是什么人?是文人,背后也有世家门阀在。

  说难听点,小案子也就算了,抓到谁谁倒霉罢了。

  可真遇到什么大案子,不是说让你欺上瞒下,给我时间来活动来操作,这总没问题吧?

  反正让大儒来,可以保证的是,不偏袒皇帝,也不用太偏袒自己人。

  让太监来就不行,纯粹就是偏袒皇帝。

  那么顾锦年的办法就简单多了。

  把东厂直接变成新的机构,叫东厂不太好,毕竟百官对这个机构已经是先天性厌恶了。

  改成督察院,然后把权力拆分下。

  起草权,监督权,审查权,让太监来。

  为啥?

  很简单啊,这些都是下人做的事情,是苦活累活。

  而调遣权,缉拿权,定罪权,让大儒来拿,爽不爽?

  有没有一种,我一句话就可以定人生死的感觉?

  有就对了。

  可问题是,起草权看似是在太监手里,可实际上就是在皇帝手里啊。

  起草了,就算是立案了,一但立案了,太监就去调查,调查清楚了,再把人抓过来审问,审问过程中,把暗中调查的东西摆在你面前。

  你不慌都不行啊。

  老老实实交代吧。

  行,人证物证全部在,自己也认罪了,移交给督察院吧。

  督察院大儒看完人证物证,再看完犯罪人的认罪书后。

  请问还要我做什么?

  走程序缉拿定罪呗。

  什么?要不要拖一会?

  他娘的,人证物证都在,拖?嫌自己命长?

  人证指证完毕。

  物证检查完毕。

  犯人承认罪名。

  我督察院监正不同意,为什么不同意?我脑子进了水,我就是不同意。

  您瞧怎么着,我嫌我命长,嘿,想让皇帝看莪脑袋,我皮不皮?

  所以。

  督察院的大儒,就是皇帝的刀子,而且还是那种听话就落个好名声,不听话自己一起死亦或者背负一身骂名的下场。

  这不就完美符合永盛大帝建立东厂的目的吗?

  当然,顾锦年特意留了个心眼,拆分开来还有一个原因。

  那就是,不能让宦官一家独大。

  宦官负责起草和监督审查权没问题,可必须要掌握铁证才能让督察院成为刀子。

  说句不好听的话,没有铁证,督察院其实也有操作空间。

  这也算是留条后路,不然宦官之祸,也不是小事啊。

  反正,平衡才是王道。

  其实顾锦年就是把检察院和法院逻辑拿出来,古代权力喜欢打包,比如说刑部,悬灯司,镇府司,其实权力都一样,不过就是管什么而已。

  这样是不好的。

  一家独大肯定不行,分权而制,才是王道。

  至于有没有漏洞?

  那肯定有啊。

  这天下有什么东西没有漏洞?

  谁能保证宦官就一个个听话?

  又有谁能保证大儒就一定是好人?

  说不准的东西。

  “陛下过誉了。”

  顾锦年微微一笑。

  不过他继续开口。

  “陛下,监督权由宦官执掌没有问题,但起草权得要一批人来辅佐。”

  顾锦年出声。

  其实最大的权力,就是这个起草权,不起草啥事都没有,起草了不管有没有犯事,反正你已经被锁定了。

  故而,权力最大的是这个。

  “哦?由谁辅佐?”

  永盛大帝问道。

  “寒门子弟。”

  顾锦年淡淡开口。

  末了,又加了一句。

  “想出头的寒门子弟。”

  “读书人,但没有官职的那种,家境贫穷,最好是没有中举。”

  顾锦年出声道。

  这起草权肯定是要寒门子弟,而且一定要是那种没有官职没有中举的。

  不然的话,但凡中举了,多多少少认识点人。

  最主要的是,有关系的读书人,心思肯定复杂,没关系的寒门,一个个想出人头地,做事认真,而且因为他们没有背景,想开就开。

  反正是最底层的。

  权力虽然大,但稍稍大他们一级的人,就可以直接开除。

  形成完美闭环。

  “好。”

  永盛大帝瞬间明白顾锦年的意思,他直接答应下来了。

  随后,永盛大帝一扫郁结,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。

  “锦年,未曾想到,你能帮朕解决如此大事,好,好,好。”

  “不过,朕还要考一考你。”

  “这东厂设立,朕最想要的是什么,最难做到的又是什么?”

  永盛大帝很开心。

  顾锦年这一番话,解决了一个天大的矛盾啊。

  但他还是想要考一考顾锦年。

  看看顾锦年能否猜得出来。

  “回陛下,应当是。”

  “情报。”

  “人力。”

  顾锦年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回答出来。

  东厂的设立,不仅仅是针对百官,而是情报。

  而且是整个大夏王朝所有情报。

  悬灯司也是情报机构。

  镇府司也是情报机构。

  可实际上呢?这两个地方,早就成为了权贵世家的机构了。

  很多事情,皇帝的的确确不知道。

  但设立东厂后,那皇帝什么都知道。

  这才是永盛大帝为何非设立东厂不可的原因。

  当真是为了针对官员?

  这些官员,自己想罢免就罢免,还需要特意搞个机构来罢免?这岂不是多此一举?

  那个官员没有点问题?

  说句难听点的话,就算你没问题,你家里人呢?宰相门前七品官。

  你管得住自己,管得住别人吗?

  想找麻烦真不难。

  就看愿意还是不愿意。

  所以,针对官员不是主要。

  加固皇权也不是最大的核心。

  情报。

  才是核心。

  此言一出,永盛大帝是彻底沉默了。

  满朝文武都看不透的东西。

  他没想到,顾锦年居然看透了。

  当然,可能百官当中有人看透了,所以才会如此坚决反对。

  可顾锦年能看透,是他真正想不到的地方。

  这一刻。

  永盛大帝真的不能再用曾经看顾锦年的目光去看他了。

  自己这个外甥。

  真的不可思议。

  “人力方面,你有良计吗?”

  冷静下来后,永盛大帝开口,这般询问。

  东厂最大的问题。

  其实不在于实行。

  早晚要设立的。

  大不了等满朝文武老的老,死的死,自己完全可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yourenxs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