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二章:孔宇不服,顾锦年七步作诗,一首孤篇压盛唐【求月票】_大夏文圣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八十二章:孔宇不服,顾锦年七步作诗,一首孤篇压盛唐【求月票】

第(2/3)页

气,开口便是三枚王珠,只是文武百官却神色一变。

  顾锦年之前因为江宁郡之事,便得到了六枚王珠,如今再加三枚王珠,这就是九枚了。

  一般王爷都没有九枚王珠,顾锦年独自拥有九枚,回头再随随便便给个三颗,按照礼部的制度来说,妥妥就要封侯啊。

  一时之间,百官自然心中有许多想法。

  镇国公这一脉,自然大喜,而文官一脉却皱紧了眉头。

  虽然说,还差最后三枚,也不用太急什么,可毕竟已经凑齐了九枚王珠,再这样下去,万一顾锦年又立了什么大功,拦的拦不住。

  一时之间,杨开的声音响起了。

  “陛下圣恩。”

  “不过,世子今日所著诗词,再添千古,令我等敬佩万分,三枚王珠奖赏,有些虚无。”

  “臣观世子也快及冠,不如赐一处宅府,也免得世子殿下及冠之后,无府宅选址。”

  杨开的声音响起。

  他对顾锦年的态度,如往常一般,地位决定一切,他是礼部尚书,是太子的人。

  顾锦年虽然对大夏王朝有莫大的功劳,可如若这样赏赐下去,一但封侯,对他们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。

  至少在顾锦年没有明确表示,他要支持太子,或者是顾家明确支持太子之前,他不可能让武将势力不断增强。

  甚至说,即便是顾家支持太子,说实话他可能也会这样说。

  到了这个程度,不是他愿不愿意,而是整个文官集团答不答应的事情了。

  武盛则文衰。

  文盛则武衰。

 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,天然的对立面。

  再说句不好听的话,如果他现在不站出来压制,这位皇帝也会觉得有古怪。

  只是,不等永盛大帝开口。

  镇国公的声音也响起了。

  “杨大人所言极是,我这孙儿即将要及冠了,还真的需要一处府宅。”

  镇国公笑着开口。

  这个回答,让那个众人好奇了,镇国公府还缺这点银两购买府宅?

  肯定是不可能的。

  这是有意为之,镇国公也不希望顾锦年太得圣恩。

  只是大殿之上。

  永盛大帝却很平静。

  “朕当着诸国使臣面给予赏赐,岂有悔改之说?”

  “三颗王珠。”

  “锦年,好好学习,若你能得十二王珠,朕,亲自为你挑选侯称。”

  永盛大帝出声。

  他很平静,直接压住礼部尚书与镇国公的意见,依旧是赏赐三枚王珠,甚至直接许诺,得十二王珠,给予侯爵之位。

  这一刻,满堂哗然。

  侯爵。

  仅次于公爵的地位。

  国公无法世袭,纵观历史基本上所有国公,都是开国大臣,不止是从龙之臣那么简单,要有强大的能力。

  至于后世的国公,位置只会越来越少,往往一个朝代,也就是三两个。

  换句话来说,永盛年间的九位国公,是跟着永盛大帝打天下得来的。

  他们现在已经迟暮,可能再过个十年二十年,便会相继离世,到了那个时候,基本上不会有新的国公顶上,

  但顾锦年这种不同,少年封侯,又有顾家保驾护航,又是儒道大才,迈入中年,若有相应的政绩,极有可能成为新的国公。

  一但如此,那就不是国公之首不首的问题,而是第一权臣,毕竟没有其他国公在,顾锦年未来的路,就是一马平川,直步青云。

  由权贵改为权臣。

  这很恐怖,足矣影响朝廷,影响一个国家。

  由此可见,永盛大帝是多喜欢这个外甥。

  敢如此直言不讳,提前许诺。

  此时此刻,杨开不敢再说什么了,当着各国使臣面前,他刚才委婉开口,已经算是顶着巨大压力,若是还敢继续多说什么。

  迎来的便是雷霆大怒。

  好在的是,顾锦年只有六枚王珠,这个问题不大。

  如果已经有了九枚王珠,即便是当着各国使臣面前,杨开也要直言了。

  “行了。”

  “盛会照常。”

  “尔等还有新的诗词吗?”

  永盛大帝再度开口,望着诸国才子,如此说道。

  随着此话一说。

  一瞬间,众人彻底安静下来了。

  方才的异象,以及削弱匈奴国国运,引起众人的注意。

  现在听到永盛大帝开口。

  一时之间,大家这才反应过来。

  顾锦年又著出千古诗词啊。

  是啊。

  他们一下子还没反应过来,如今反应过来后,一个个面面相觑,尤其是扶罗王朝的才子,更是面如死灰。

  所有的骄傲和自信,在顾锦年这首千古诗词面前,成了笑谈。

  千古诗词。

  古今往来能有多少?

  顾锦年简直是个怪胎,一篇千古文章,两首千古诗词,外加上一首镇国诗。

  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去形容了。

  孔家。

  孔宇的脸色也变得十分难看。

  这一次,他已经公开宣布,要参加大夏诗会,其目的就是为了让顾锦年知道,什么叫做圣孙,什么叫做圣人世家后代。

  可未曾想到,顾锦年开篇就是千古诗。

  他如何能够压制住。

  不过顾锦年这首诗词,能成为千古的原因,主要还是因为有天命加成,太应景了。

  怪就怪扶罗王朝,吃饱没事非要送边境十二城图,但凡换一张图,顾锦年这首诗作完,极限也不过是镇国诗。

  但在天命加持之下,又有百姓民意在,诗成千古,演化异象,削弱匈奴国国运。

  千古诗最大的特征就在于,是一个故事,可以流传千年,适应每一个国家。

  好比顾锦年的悯农,这是镇国诗,增加国家气运,诗词可以流传下去,但必须要等到千年之后,若这首诗的的确确还在流传,那么也会升华。

  可千古诗,必须要在重大场合,以及应景之下,才能诞生出来。

  男儿何不带吴钩,收取关山五十州。

  请君暂上凌烟阁,若个书生万户侯。

  大夏诗会,诗成万古,削一国气运,今日之事,必流传千古,化为经典。

  这就是千古诗。

  孔宇文心在乱,他心的确在乱,他今日是想要打击顾锦年,让他知道彼此之间的差距,可现在被顾锦年这般打击,如何能稳定心态?

  “满殿才子,可有人再著一首?”

  “朕期待着。”

  也就在此时,永盛大帝再度开口,他询问大殿众才子,谁愿意再上。

  这话听起来格外的刺耳。

  除了大夏书院的学子们,其余才子都很难受。

  千古诗在前,谁还敢上前自取其辱啊?

  当真不要脸?

  还是说嫌自己脸皮厚?

  “镇定。”

  右下方,孔平感受到孔宇内心波动,他出声压下,而后以才气传音。

  “今日考题有古怪。”

  “不要受干扰。”

  孔平出声,目光平静地看向孔宇。

  后者听到这话,不由皱眉。

  他不明白自己叔叔为何这样说,可躁动的内心,也逐渐平稳下来。

  紧接着自我思考。

  很快,孔宇瞪大了眼睛,他知道自己叔叔是什么意思了。

  今日的题目,看似是苏文景出的,可实际上大家都知道,是大夏皇帝出的。

  皇帝出题,其实没什么大问题。

  可重点就在,扶罗王朝献礼给永盛大帝,三件礼物有三个意思,前面两个是题目,后面是羞辱。

  第一题是顾锦年回答的,所以顾锦年在场,也知道这画卷的来历。

  这就意味着,顾锦年提前知道了考题。

  是的。

  提前知晓考题。

  虽然说,著出千古诗词,这一点毋庸置疑,可问题是提前知道考题,就有很多说法。

  顾锦年这首诗词,若没有天命加持之下,只是镇国诗罢了,不然的话,写下诗词时,为何没有惊天动地的异象?

  反而异象是从画卷当中释放出来的?

  镇国诗也难得,这点孔宇认。

  可孔宇并不认为自己著不出镇国诗来,无非是时间问题。

  恰好的是,顾锦年拥有了足够的时间,而自己没有任何时间准备。

  从知道这题到顾锦年作诗,前前后后才不过一刻钟的时间。

  一刻钟,让自己作诗,怎可能作出镇国诗来?

  别说自己,就算是让苏文景来,苏文景都做不到。

  但倘若是十天半个月呢?

  扶罗王朝的人,来了也差不多也有十天了,这十天时间,完完全全可以想到一些诗词。

  而且今日出现的天命,也绝对不是偶然,有人已经知道了。

  这个人是苏文景。

  他肯定是知道一些什么东西的,告知了顾锦年,十日时间,顾锦年想到了这首诗,故而借此机会,想要争抢天命。

  这是一场交易。

  皇帝与国公,苏文景与顾锦年之间的交易。

  他们都在帮顾锦年,让他得到天命,而不让孔家获得。

  想到这里,孔宇眼神变了,心中的怒火瞬间旺盛而起。

  输了。

  是憋屈,是难受,是不甘心。

  但他会认。

  堂堂正正的输了,有什么办法?

  可现在,得知顾锦年是靠这种卑鄙手段赢的,他不认,他也不甘。

  最主要的是,涉及天命之争。

  如果只是名誉之争,他可以算了,反正时间还长,明日斗回来即可。

  只是这天命之争,影响太大了。

  “叔,我该怎么做。”

  孔宇以才气传音,询问自己的叔叔。

  他心中憋着一团火。

  可还是充满着犹豫。

  “孔家应当得一道天命。”

  “想怎么做,便怎么做,你父亲已经在来的路上了。”

  孔平平静传音。

  他洞悉一切,眼下就是要让孔宇闹一场了。

  事关天命。

  他不得不这样做,利益太大,即便是得罪别人也无所谓,哪怕是得罪皇帝。

  孔家还是有底气的。

  得到孔平的回答,这一刻,孔宇深吸一口气。

  “圣上。”

  “今日盛会,不公。”

  他开口。

  站起身来,望着永盛大帝,深深一拜。

  此言一出。

  满堂宁静。

  没人料到,关键时刻,孔宇居然敢说出这样的话。

  大夏诗会。

  怎可能不公?

  这不是打脸朝廷,打脸这位皇帝吗?

  只是,大殿之上,永盛大帝并无任何一点情绪波动,面容平静,但目光却落在孔宇身上。

  “哪里不公?”

  永盛大帝质问。

  “顾锦年提前得题。”

  “学生认为,这不公。”

  孔宇大声开口。

  一时之间,殿内外皆然沸腾。

  “提前得题?”

  “这怎么可能?”

  “谁说不可能,陛下刚刚出题,顾锦年不到半刻钟就胸有成竹,我方才就觉得有些问题,果然是有猫腻啊。”

  “其实没什么不公的吧?诗成千古,即便是让我提前数月得知题目,我也著作不出这样的诗词啊。”

  “不一样。”

  “你是你,圣孙是圣孙,若提前一个月告知圣孙,题目是何,顺便再告诉圣孙,有天命加持,你看圣孙能不能著出千古诗词。”

  “再者,这篇诗词其实并非是千古诗词,而是镇国诗,不过天命加持之下,诗成千古。”

  “倘若圣孙提前得题,今日抢先顾锦年一步,写出镇国诗,也能成为千古,这天命就是圣孙的了。”

  “有这个可能。”

  “无论圣孙能否著出镇国诗,提前得题,确实不妥,有失公平。”

  一时之间,各种议论声响起。

  大部分人是懵的,但仔细一想,的确有些问题,永盛大帝出题结束后,顾锦年立刻答题。

  前前后后半刻钟只怕都没有。

  知道顾锦年有才华,但这明显有些自信过头了吧?

  “我知道了。”

  “顾锦年,当日我等入宫送礼,这画卷你早就看过,此题陛下已经告知过文景先生,他是你书院院长,是文景先生提前告知你题目的。”

  “原来如此,怪不得世子殿下,能这般胸有成竹,原来是提前就知道题目是什么了。”

  “堂堂大夏诗会,居然闹出这种事情,当真是文人之耻。”

  这一刻,扶罗才子们总算是有机会发言了。

  顾锦年诗成千古,让他们实在是憋屈难受。

  如今找到机会,自然第一时间抨击。

  “不可妄加猜测,文景先生绝不是这般人。”

  “不过,世子殿下半刻钟便能著出千古诗词,的的确确有些问题,还望世子殿下能够解释一二。”

  神罗三皇子第一时间也跟着开口,但他立刻压住这帮人,免得他们胡言乱语。

  但该针对还是要针对。

  “你们放屁,顾兄才华横溢,儒道大才,岂会做这种事情?”

  “输不起就直说,在这里编造什么谎言?”

  “某一向认为,孔家乃是圣人世家,有圣人风范,今日一看,当真是侮辱圣人。”

  “不论其他,千古诗词,今日告知尔等之题,十日之后,尔等能著出?”

  这一刻,大夏书院的学子们也站起身来了。

  他们本就窝着一团火,看对方这般挑衅谩骂,自然而然站起身来一起骂了。

  江叶舟,王富贵更是带头冲锋,将矛头指向孔宇。

  大殿之下。

  听着众人谩骂孔宇目光投去,神色坚定。

  “敢问世子,当日扶罗献宝,你是否便猜到画卷为题?”

  孔宇目光落在顾锦年身上。

  既然选择闹了,他也不打算遮掩,毕竟如若现在不闹,这天命就归顾锦年了。

 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yourenxs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