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五章:明悟圣道,善恶真谛,顾锦年成圣!大道同庆!_大夏文圣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二百二十五章:明悟圣道,善恶真谛,顾锦年成圣!大道同庆!

第(2/3)页

束,有人取来一个木像,这上面赫然是自己。

  新郎夫妇朝着木像磕头膜拜,才能入洞房。

  这让顾锦年有些无奈与好奇。

  询问一番才得知,这是江宁郡的规矩,只要操办大事,除了白事之外,任何事情,酒宴结束,都必须要向木像磕头。

  表达对顾锦年的尊重,以及感谢顾锦年拯救江宁郡的恩情。

  这个规矩,不止是这个县有,整个江宁郡都有,只不过穷人家用木像,有钱人家用石铸,甚至更有人用金子打造。

  “夫子,你可能不知道。”

  “去年咱们郡的洪灾有多惨烈。”

  “郡内不知多少人死在洪灾之中,活下来的老百姓,但还不如不活下来,没有吃的,就吃树,树没了就吃土,还有人互相把儿子卖了,吃别人家的儿子。”

  “我的妻子,就是在逃荒路上饿死的。”

  “我还看到一家人全部饿死在路上。”

  “苦的不行。”

  “如果没有顾公,我活不下来,我的儿子,我的女儿,都活不下来。”

  “大家伙也难活。”

  “是顾公救了咱们江宁郡的百姓,咱们老百姓没读过什么书,也不懂什么大道理,但咱们江宁郡的百姓知道,谁是咱们的恩人。”

  “这恩情,一百年,一千年,一万年,咱们都要记着。”

  有人开口,说到动情之处,更是落泪不止。

  看着这一幕,顾锦年有些沉默。

  他有些触动。

  莫名的触动。

  而随着新人拜完,众人也起身一拜。

  面对木像,顾锦年有些沉默,他是外来客,可以不拜。

  尤其是,这就是自己。

  但,顾锦年还是起身,朝着木像深深一拜。

  这一拜。

  拜那个时候的自己。

  无有任何想法。

  他也感谢当初的自己,选择挺身而出,选择为生民请命。

  而后,新人入洞房,顾锦年也离开此地。

  他独自而行。

  夜深人静。

  一座孤山上。

  顾锦年立在月下。

  少许清风吹来,将他鬓发吹乱。

  无人与我同望月。

  我与清风述万古。

  大世寂静。

  当热闹离去,寂静来袭之时,顾锦年显得格外宁静。

  他这段时间内,没有去思考圣道。

  只是回头看一些事情。

  看一看,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。

  而今,他很满意。

  无论如何,结果是好的,自己没有愧对天下苍生,也没有愧对自己。

  只是,他还是不解。

  什么是圣道。

  自己完成三不朽,为何没有成圣?

  若是因为心学并非是自己的东西,那为何之前诗词文章,天地却给予赏赐呢?

  这也是一个让顾锦年好奇的地方。

  他有些想不明白。

  也想不出之所以然。

  良久。

  当天色明亮。

  顾锦年再次踏上路程。

  如此。

  第一个月就这样结束。

  随着一个月结束,顾锦年体内的天地圣印,释放出雷霆之力。

  顾锦年感觉得到,自己有些衰败,得到了反噬。

  而与此同时。

  大夏王朝。

  一道龙吟之声响起。

  是大夏国运金龙。

  五千丈的国运金龙浮现,令无数人惊讶,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。

  而后,便看到这条国运金龙,在一瞬间缩小身躯,似乎受到了影响。

  人们不解,国运金龙为何好端端衰败了。

  很快。

  各种消息出现。

  真真假假。

  只不过,中洲文宫的文章,又一次出现,因为大夏国运的原因,这篇文章一时之间,得到了不少支持。

  之前还有些摇摆不定的人,随着大夏国运衰败,更加认可这文章的真实性。

  虽然苏文景再一次出声,哪怕他为圣人,可解释不清楚这件事情,终究得不到更多的支持。

  只是,还没过两天。

  两件事情,一时之间,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。

  第一件事情,东海发生海啸,千丈巨浪,还有龙吸水现象,死了很多渔民,更主要的是,出海的渔船,无论是大夏王朝还是扶罗王朝,以及大金王朝。

  竟毫无收获,平日里就算出海不利,可至少有点鱼虾,但最近四五天,根本捕不到什么鱼。

  这件事情,各大王朝都派人去调查。

  疑似海底火山喷发导致,因为周围沿海地区感觉到了地动,好在的是,地动不算特别严重,只能说有震感。

  第二件事情。

  扶罗王朝的普元山,发生巨大变化,一道天命自山体喷涌而出,凝聚七彩光芒,笼罩山体。

  世人得知,天命产生了变化,孕育出宝物。

  有人在普元山外,看到一棵古树,上面生长一颗颗七彩果实。

  各种传闻谣言都有,说吞服这七彩果实,能得道成仙。

  扶罗王朝第一时间派大军镇守。

  而各大仙门直接出手。

  只不过,普元山内有莫名法阵,阻挡着世人前进。

  这两件事情,惹来了巨大的风波,以至于顾锦年的事情,无人关心。

  毕竟是真是假,本身就存在争议,而这两件事情不一样,海洋发生了变化,牵扯很多人的利益,普元山的惊变,更是代表着大世降临。

  如此。

  转眼之间,半个月过去。

  这半个月的时间,接二连三发生更多的事情。

  扶罗王朝的普元山传来一道戾声,不知道是什么生物,但七彩光芒当中,的的确确看到了一只带翅膀的妖兽虚影。

  七彩古树也得到了证实,的确存在,药香味弥漫千里之地,吸引了很多目光。

  而大金王朝,盘山也发生了变化,古老的山体,弥漫雷霆,化作雷区一般,一道沉闷诡异的声音,惊动大金王朝。

  匈奴国也有一座山蜕变,名为天齐山,不同于前面两座山体的变化,天齐山内,黑白二色笼罩山体,蕴含大道气息,巨大的阴阳八卦图,也出现在山体上空,显得神妙。

  所有人都知道,这是大世降临的征兆。

  每一座古山当中,都孕育着宝物。

  天下各大仙门蠢蠢欲动,就连中洲王朝都忍不住出手,派出高手,与其争锋。

  普元山,盘山,天齐山。

  成为了世人最关心的事情。

  同样,这半个月来,海上的问题依旧无法解决,半个月的时间,渔民都没有捕到但任何鱼虾,这很不寻常,而且四海当中,一直处于极端天气,雷暴,龙吸水,惊天海浪,甚至到最后还出现了海穴。

  这些事情,都预兆着大世降临。

  有祥瑞的,亦有诡异的,令人恐惧。

  有人认为,海中也藏有异宝,如今海上发生的诡异事件,其实也在孕育着宝物,即将要出世。

  这个消息,得到广泛的认可。

  只不过,无论是普元山,还是盘山,天齐山,亦或者是海洋。

  除了这些怪异的事情发生,其余没有半点动静,三座古山有天地阵法,阻挡着人们入内。

  一开始是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,可等了半个月之久,一点动静都没有,热度也降低了不少。

  可随着过了数十日,一则消息,彻底引来天下人的关注。

  那就是顾锦年的事情。

  大夏王朝,国运金龙,衰败至真龙,虽有万丈之躯,但已经不是五爪金龙。

  国运至少衰败了三分之一。

  这个事情,成为了天下人当前最关注的事情。

  之前衰败了一次,已经引来了争议,而今衰败太过于恐怖了,从金龙跌到真龙。

  这件事情,让大夏王朝集体有些恐慌了。

  突然变成这样,肯定是与朝政无关,因为朝廷最近这段时间什么事都没做。

  所以众人知道,国运衰败与顾锦年有很大关系,毕竟顾锦年与大夏王朝捆绑国运。

  但真正令人沸腾的不是这个,而是一则消息传出,没人知道是谁传出来的,但的的确确得到了各方认可。

  那就是顾锦年命不久矣。

  这消息传出后,大金王朝监天司第一时间同意了这个观点,如果不是这样的话,大夏国运不可能衰败的如此可怕。

  随着大金王朝监天司的认可,中洲文宫再度传来声音。

  告知世人,顾锦年的圣罚并没有结束,苏文景也没有为顾锦年逆天改命,只不过是拖延了时间。

  之所以撤销雷罚,是因为苏文景成圣,天地给予的一点面子。

  而今,顾锦年在未来不久,可能数个月后,便会陨落。

  这也可以解释大夏王朝的国运,会衰败的原因。

  当然,这是中州文宫的猜测。

  故而,所有目光聚集在苏文景身上,希望能得到一个答复。

  面对这件事情,苏文景没有给予任何回答。

  但无形当中更加确定了这件事情的真实性。

  顾锦年马上要死了。

  这事情,可比天地大变还要惊人啊。

  毕竟这两年来,整个神洲大陆,名气最大的人,就是顾锦年。

  可以说,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。

  天命降临,大世之争,几乎七成人都看好顾锦年,认为顾锦年极有可能是这次天命之争的最终赢家。

  可没有想到,大世之争才刚刚开始,顾锦年就要死了?

  这对每个人来说,都是难以接受的事情。

  所以,这段时间内,世人不再关注其他事情,全心全意关注着顾锦年。

  只不过,没有人知道顾锦年身在何处,虽然有些传闻,可大多数都无法考究。

  但有一点可以察觉到。

  那就是大夏王朝的国运,的的确确,每日都在衰败。

  这就预兆着,顾锦年的确出了大事。

  而苏文景无法去解释。

  让这件事情,变得越来越真实,从而出现诸多谣言。

  但最开心的还是匈奴国。

  他们最痛恨的人,即将陨落,这岂能不是一件好事?

  仙门与佛门,更是长松一口气,只不过他们没有多语什么,而是全心全意应对普元山的大变。

  抢占大世先机。

  而此时此刻。

  大夏边境。

  顾锦年的身影,出现在群山之中。

  的确。

  他得到了天地圣印的反噬。

  生命在衰败。

  两个月的时间,顾锦年做到了放下一切。

  他来到大夏王朝诸多地方。

  而今,他选择来到边境,看一看大夏山河。

  “困境,便是最好的磨砺。”

  群山内。

  顾锦年盘腿坐着。

  他思索着心学第一境。

  如今的自己,便处于困境,他以困境为磨砺。

  而自身的心境,也达到了天人合一,没有畏惧死亡,也没有恐惧未来。

  这是第二境,顺逆好坏,取决于心境。

  沿路而行,江中郡,江宁郡,白鹭府,他一个又一个走去,立下正心,也行走正道。

  两个月的感悟,让顾锦年隐约抓住规律,自然的规律。

  生存与灭亡,一切都是自然之道,没有人可以永恒不朽,但永远有人活着。

  学问的根本,便是传承之道。

  儒道的根本,也是传承。

  顾锦年站在群山上,眺望远方,他的思想,得到了巨大的蜕变。

  回顾这两年,自己所作所为,顾锦年认为自己活出了自己,没有因权力而低头,没有因为利益而屈服。

  直指问题,以求解决。

  眼下就是第七境,守干净心,做干净事。

  摆在顾锦年面前最大的问题是一个。

  那就是天道不认可。

  虽然顾锦年不敢完全确定,天道就是因为自己一切学问来自他人,但目前给予的信息,就是这一条。

  可仔细回想,一开始天地异象,就证明天地是认可自己的,一直等到自己快要成圣时,给予一道阻碍。

  这就很古怪。

  要是不承认,一开始就应该不承认,何必等到这个时候?

  当时没有时间去思考,所以认为是天地在针对自己。

  可现在仔细想想,顾锦年隐约觉得,这是一场考验,当然这也只是自己现在的想法,自我安慰。

  “无论如何。”

  “想要真正明悟圣人之道。”

  “眼下只能依靠这个办法了。”

  顾锦年开口,说话之间,他取出大道成圣图。

  这是当初大夏天灾时,天地赐予自己的神物。

  半圣境界,可以借助这大道成圣图,明悟圣人之道。

  之前与文景先生提过这个大道成圣图,根据文景先生之言,这大道成圣图,极有可能记载了圣人成圣之路,自己可以去感悟,从而更加清晰的明白,什么是圣道。

  换句话来说,这大道成圣图,会让自己重新经历圣人之路。

  想到这里。

  顾锦年将自己的浩然正气注入其中,之前抵达过半圣境,所以可以激活这大道成圣图。

  有没有危险,顾锦年也不管了,最起码眼下自己是没有半点机会。

  随着浩然正气注入其中。

  刹那间,大道成圣图散发奇异光芒,随后顾锦年的身影消失,被古图吸入其中。

  昏暗。

  无光。

  沉重。

  无神。

  顾锦年的意识,一点一点消散。

  他感觉自己溺水了。

  这种感觉很难受。

  意识被压制,仿佛做梦一般,有一定的意识,但并不多。

  记忆也在逐渐消散。

  就在顾锦年意识快彻底磨灭之时。

  突兀之间。

  一团火光出现在眼中。

  而后,伴随着炽热。

  难以言说的炽热。

  睁开眸子。

  是山火,恐怖无比的山火。

  东林郡。

  顾锦年第一时间便知道,这里是东林郡。

  山林之间。

  数百名将士蓬头散发,脸上满是脏污,手掌上更是布满泥垢,双眼发红,看起来极其疲倦,面上都蒙着一块长布。

  这些是大夏将士,他们正在救火。

  他们站在隔火带外。

  而几百丈外,汹涌的山火,可怕至极,如同噬人的凶兽一般。

  很快,数十道身影出现,他们自山火中走了出来,浑身冒着烟,脸上的眉毛都快烧没了。

  若不是他们身上都披着水布,只怕下场更惨。

  “报。”

  “百户大人,里面还有上百名百姓被困,有三百多步的路程。”

  “火势已经蔓延起来了,根本救不了,眼下山火浓烈,大人,咱们还是赶紧走吧,不然的话,等山火过来了,咱们也逃不掉。”

  一名从山林中走出来的将士,哭丧着脸开口。

  他们是负责营救百姓的将士,而今搜山七天,总算发现有幸存的百姓,但没想到刚好遇到山火,只救了一小批,大多数还是无能为力。

  眼下山火已经烧起来了,虽然还没有彻底烧起来,但不能再救了。

  再救的话,他们也可能会葬身于此。

  听到这话。

  山字营数百名将士沉默不语,齐齐看向百户长王夫。

  “百户大人,要不咱们走吧?反正也没人知道。”

  “对,也没人知道,咱们不如走了吧,刚才救的百姓,已经往山下跑了,他们都不知道里面还有没有人,没人会知道的。”

  几道声音响起,是一些将士的声音。

  人怕死,这是合情合理的事情。

  尤其是面对火灾。

  王夫没有怪罪他们,只是望着这山火,深深吸了口气。

  “我等身为大夏将士。”

  “如今天灾降临,国家危难,朝廷派我等前来,就是为了拯救百姓。”

  “眼下,明知有百姓深受苦难,又岂能见死不救?”

  王夫开口,他目光坚定,望着在场每一个人。

  “百户大人。”

  “不是兄弟们不救,主要是这会死人啊。”

  “这是山火啊!”

  “大人,这要是进去了,先不说救不救百姓,咱们能不能活着回来,都是个问题。”

  “百姓的命是命,我们的命,难道就不是命了吗?”

  有人开口,劝说这王夫。

  然而后者的目光瞬间蜕变,变得锐利无比。

  “你说的没错,我们的命也是命。”

  “可百姓的命更重要。”

  “我等身为大夏将士,是军人,是将士。”

  “纵然面临生死,也绝不畏缩。”

  “山字营听令。”

  “披上水布,随我一同入内。”

  “不惜一切代价,将百姓救出。”

  “人生有死,死得其所,夫复何恨。”

  “若有畏惧者。”

  “我不怪尔。”

  王夫的声音响起。

  说完这话,他直接卷起一层水布,沾染浑浊水源,而后披在身上,朝着前面山火直接走去。

  他将自己的话说完,便前行救火,至于有人若是想要逃离,他管不了,也没办法管。

  毕竟再拖延下去,就更麻烦了,所以救于不救,全凭个人。

  看到这一幕,一些将士有些沉默。

  只是也有人深吸一口气,拿起一卷水布,朝着后面走去,有人怕死,这很正常。

  但望着王夫行为,一些将士不由长长叹了口气。

  他们捡起水布,拖着疲倦的身躯,朝着里面走去。

  山火凶猛。

  从远处看,像噬人的凶兽。

  黑烟浓烈,将天穹遮盖,猩红恐怖。

  但面对这样恐怖的场景。

  数十人,没有任何畏惧。

  有人步伐稍快,也有人疲倦而行,可这些人的步伐,坚定无比。

  “不要去啊。”

  “这是一条死路。”

  “我们活下来,才是王道啊。”

  “老黑,你去做什么?你家里还有一个孩子啊,你死了以后,你家里人该怎么办啊?”

  一些声音响起,劝说着其他人逃走。

  可是,不知为何,大部分人没有理会他们,他们或许疲倦,或许恐惧,或许害怕。

  但他们的步伐,异常的坚定。

  这让想要逃离的将士,呆在原地,不知该说什么。

  很快。

  一道道吼声响起。

  这些将士冲入山火当中。

  没了身影。

  只是,片刻后,山火当中,一道道身影快速冲了出来。

  是山字营的将士。

  他们带着百姓冲了出来,只是为了保护百姓,将士们将水布缠在他们身上,自己忍受着火焰灼烧,以恐怖的意志力,逃出来了。

  可。

  当他们出来以后,第一时间,又返身回去。

  尤其是王夫。

  他的目光,坚定可怕。

  面对熊熊大火,他根本没有半点畏惧。

  这一刻。

  那些无动于衷,徘徊不定的将士们,一个个发出苦笑。

  朝着山火当中走去。

  “哈哈哈哈哈。”

  “王夫,我入你娘。”

  “你真把自己当什么了?”

  “你不过就是一个百户,你以为你救下这么多人,你就可以升官吗?”

  “你为什么要救他们啊。”

  “我们的命,难道就不是命吗?”

  “东林郡大火,每天都有人烧死,你能救几个啊?”

  “我入你娘。”

  有人大吼,发出大笑声,他都已经逃离了,越过了隔火带,可当他看到王夫的行为后,他忍不住大笑。

  可笑着笑着,他双目流泪,大骂着王夫。

  他是准百户,地位仅次于王夫。

  他身旁有十几人,都是准备逃离的。

  下一刻。

  他再一次越过隔火带,披上水布,咬着牙,冲进山林之间。

  火焰!

  炽热无比!

  疼痛!

  钻心入骨!

  可心中的恐惧,伴随着大火,一同焚灭。

  “兄弟们。”

  “救人。”

  没入山林之间时,他的吼声响起。

  刹那间,与他一同打算逃离的将士们,一个个没有说话了。

  他们眼神恐惧。

  可却还是披上了水布。

  他们步伐缓慢。

  可还是走进了山火当中。

  一道道身影出来。

  又一道道身影进去。

  换来的,是一位位被困的百姓。

  只是。

  无畏,并不能带来奇迹。

  有人还是死了。

  死在了其中。

  大火焚烧,惨叫声凄厉。

  但,依旧没有一个将士选择逃离。

  他们如同机器一般,麻木无比。

  他们的眼神,再也没有了恐惧。

  他们的心神疲倦。

  面对汹汹烈火,被救下来的百姓,来不及感恩戴德,只能朝着山下跑去。

  而有一批人,却要逆行者。

  他们,是别人家的孩子。

  他们,也是别人家的丈夫。

  他们,亦是别人家的父亲。

  可他们。

  更是军人。

  更是将士。

  保家卫国。

  国家危难之时,他们永远不会迟到,也永远不会缺席。

  一道道身影倒在山火下。

  直至山火蔓延。

  再也没有人出来了。

  无有奇迹。

  顾锦年怔怔地看着这一切。

  沉默不语。

  他知道东林郡牺牲了很多人,但没有想到,会有如此惨烈。

  只是很快。

  下一刻。

  周围的景色快速转变。

  轰轰轰。

  是山洪。

  恐怖的山洪倾泻,令人感到恐惧。

  一条长河,出现在众人面前。

  大量的百姓,恐慌不已,因为桥梁断裂,他们无法越过这条桥。

  若是山洪倾泻而来。

  他们必死无疑。

  但,就在这一刻,一道声音响起。

  “全军听令。”

  “入水。”

  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yourenxs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