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八十二章:宁王赈灾?收割民意?百姓受到欺压?文人调查?_大夏文圣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一百八十二章:宁王赈灾?收割民意?百姓受到欺压?文人调查?

第(2/3)页

年的好。

  利于自己未来造反,即便是顾锦年稳定住了江中郡,他宁王的美名也不会少。

  一举两得。

  一举两得啊。

  宁王十分喜悦,他脑海当中已经浮现大批粮食运输到江中郡,百姓吃着大鱼大肉,夸赞着自己乃是贤德之王的场面了。

  美的很。

  美得很啊。

  而与此同时。

  大夏京都内。

  朝堂当中。

  一道声音在殿内响彻。

  “陛下。”

  “臣接到探子来报,顾锦年前往江中郡,斩十九府府君,做法直接。”

  “而且为稳定民心,更是设宴,请江中郡所有百姓吃饭。”

  “侯爷此乃善举也。”

  有声音响起,是杨开的声音,赞扬着顾锦年。

  听到这话,百官也纷纷点头,认可顾锦年的行为,斩杀贪官,开仓放粮,这是好事啊。

  可还不等永盛大帝赞扬顾锦年,一道不和的声音响起了。

  “陛下。”

  “臣有事启奏。”

  是吏部右侍郎的声音。

  随着吏部右侍郎的声音响起,众人顿时明白,应当是有事发生了。

  永盛大帝看了他一眼,倒也没有阻止,让对方直接说出来。

  “准奏。”

  当下,吏部右侍郎之声响起。

  “陛下,有官员来报,顾锦年的确怒斩十九府府君,但却不是因为十九府君贪赃枉法,而是因江中郡粮仓燃起大火,从而一怒之下,斩杀十九府府君。”

  他开口,如此说道。

  这是下面人传来的消息,具体如何,谁也不清楚,毕竟江中郡相隔大几千里,谁能知道发生了什么?

  “粮仓大火?”

  “那杀的更对。”

  一听到粮仓发生大火,永盛大帝眉头一皱,满是怒色。

  这个节骨眼,粮仓发生大火?你在这里搞笑吗?

  只不过顾锦年有办法镇压江中郡之难,所以他并不担心什么,再者这种事情他之前就有所预料。

  “陛下所言极是,臣也是如此认为的。”

  “只是有官员传闻,侯爷在江中郡,大设宴席,蒸煮米饭,赈灾救民,可每个百姓碗里只有不到二两米,而且这米也是极其差劣之米。”

  “所以不少百姓吃了两口,就不再继续吃了。”

  他开口道,继续上奏。

  此言一出,满朝文武都惊愕了,赈灾救民,一人二两米?这够谁吃的啊?老人家还好一点,正常年轻人,又遭遇荒灾,虽然知道朝廷的粮食不多。

  可也不至于给这么一点吧?

  好歹让人吃饱点吧?

  不过大部分人并不相信,因为顾锦年不是这样的人。

  然而,龙椅上,永盛大帝瞬间明白是怎么回事了。

  什么差劣之米,明明就是大夏龙米,永盛大帝吃过这大夏龙米,对于百姓而言,二两还真的多了一点,可能一两就足够了。

  百姓不是不愿意吃,而是吃不完。

  只不过被误会罢了。

  当下,永盛大帝便想要出声解释,只是很快,永盛大帝又保持沉默了。

  他想到了什么,所以没有解答。

  “这不可能。”

  “侯爷不会做这样的事情,这必然是造谣生事。”

  杨开的声音响起,他第一时间不认可。

  因为这不可能。

  “杨大人,下官也希望这是造谣,但不是一个官员如此上奏,是诸多官员都上奏了。”

  对方回答,态度坚定。

  这下子诸多官员有些沉默,即便是杨开也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。

  毕竟对方是吏部右侍郎,敢在朝堂上开口,就证明有足够的把握和证据,不然的话,也不敢如此乱说。

  “粮仓被烧,存粮几乎没有,侯爷为了稳住民心,赈灾救民,一人虽然只有二两米,但蒸煮之后,应当是有五两米,实话实说,虽然不至于吃饱,可至少不会饿了。”

  “侯爷此举,应当是为百姓考虑,细水长流之道,当真是佩服侯爷之才。”

  杨开继续开口,他转变思路,认为顾锦年是有其他安排。

  这话一说,得到不少官员们的认可,因为顾锦年的人设,不会去残害百姓,所以他们无条件相信杨开之言。

  至于吏部右侍郎则立刻开口道。

  “下官一开始也是如此认为的,可却没想到,还有官员上奏,百姓们一人只吃二两米,这也就算了,军中将士则杀牛宰猪,弄了一桌桌丰盛饭菜。”

  “却不给百姓一点油腥之物,一个个大快朵颐,敢问杨大人,这又如何解释?”

  对方出声,道出这件事情来。

  这话一说,大家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。

  杨开也稍稍沉默。

  “有没有一种可能,是百姓不愿意吃太荤腥之物?”

  这回杨开自己说这话都没有底气。

  其余官员更别说了。

  “杨大人,您是在说笑吗?”

  吏部右侍郎询问杨开。

  他知道顾锦年与杨开关系很好,可也不至于这样帮吧?

  就硬着头皮吹?

  不行就不行,这合情合理啊,没人会说顾锦年什么,大家也不会往坏处说,可做的不好,还要吹?那就有点过分啊。

  “怎么是说笑?”

  “陛下,臣还真听闻过,如果当一个人几天不吃,突然一口气暴饮暴食,会当场毙命,这种事情并不是传闻。”

  “当初陛下带兵打仗的时候,不是也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吗?”

  “以臣之见,侯爷肯定是怕这些百姓吃多了油腻,身体受不了,从而才会如此,而将士们奔波劳累,吃点鱼肉又能如何?”

  这回工部尚书王启新跟着开口了,认为有这个可能性。

  此言一出,也得到了一些官员的认可。

  “的确有这么一回事。”

  兵部尚书点了点头,这事不假,当初行兵打仗的时候,会遇到断粮的事情,将士们饿到啃树皮,后来得到救援,暴饮暴食,的确死了几个人。

  所以这个可能性是有的。

  “好。”

  “即便是如此,那还有官员来报,说百姓们吃完二两米,甚至不到二两米后,就跑去割麦,敢问诸位一声,既然怕百姓暴饮暴食,又为何让百姓去割麦?”

  “难道是说,侯爷怕这些百姓吃太多了,消化不良?”

  “诸位,这二两米,不可能蒸煮出一斤饭吧?就算吃一斤饭,也不至于要去割麦吧?”

  他出声道,质问满朝文武,尤其是看向杨开和王启新。

  听着这话,两人的确沉默,到了这个时候,还真没什么好说的。

  “会不会是假的啊?”

  “会不会是侯爷怒斩十九府君,这些官员编造是非?”

  只不过,刑部左侍郎顾冷开口,他认为这是假的,是有人故意想要陷害顾锦年的。

  “对对对,肯定是假的。”

  “侯爷怎可能会做这种事情,反正我不信。”

  “我也不信。”

  “这明显就是假的。”

  杨开等人纷纷附和,一口咬定这是假的,实话实说,他们还真不相信顾锦年会这样做。

  肯定是有什么难言之隐。

  如今顾锦年在江中郡定灾,而他们在朝堂当中负责镇住大局,那么他们就必须要为顾锦年说好话,也免得给顾锦年添堵。

  听到这话,吏部右侍郎实在是有些没招了。

  知道这帮人偏袒顾锦年,这没什么好说的,但这样偏袒就有些过分了。

  不,不是偏袒的有些过分,是太过分了。

  “下官也是如此想的。”

  “所以下官询问了三遍。”

  “江中郡各府官员,立下血字,确定此事不假。”

  吏部右侍郎明显是有问题,对这件事情不依不饶,百官都不想说什么了,他还在这里犟着。

  话说到这份上了,大家也就彻底沉默了。

  铁证如山。

  虽然不明白顾锦年到底是怎么想的。

  给百姓二两米,将士们大鱼大肉,还让百姓去割麦,这无论如何都解释不通。

  “下面的官员,也不一定说真话,万一就是想要针对侯爷呢?”

  “是啊,不排除官员针对侯爷,毕竟江中郡怎么好端端粮仓起火?侯爷要彻查,是不是动了不少官员的利益?这一点不能不考虑。”

  “陛下,臣认为,无论如何,到了这个时候,不能听信谗言,还是要以侯爷为主。”

  “对对对,要相信侯爷。”

  百官的态度其实很明显,原因无他,顾锦年现在风头极盛,皇帝面前最大的红人,这一次江中郡大难,别的不说,如果顾锦年真的解决了。

  那么顾锦年回来,更要位极人臣了,这样的角色,谁敢招惹?

  即便是有党派之争,也不敢跟顾锦年去争啊。

  说句不好听的话,顾锦年这次没有定下江中郡之难,永盛大帝也舍不得杀顾锦年,无非是大夏王朝遭遇一次危机罢了。

  可若是顾锦年解决了江中郡之难,皆大欢喜,这个时候等顾锦年知道朝中有人针对他,这就有点不太好了。

  至少在事情没有明朗之前,大部分官员都是保持观望状态。

  绝对不会随意乱来。

  只不过,就在这时候,李善的声音不由响起。

  “陛下,臣认为,侯爷自当不会乱来,这里面也肯定存在一些问题。”

  “只不过,既然当地官员如此上奏,外加上臣也在外听闻一些消息,好像是说侯爷做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。”

  “既然事情到了这个地步,臣愿请命,前往江中郡一趟,如若这件事情只是官员抹黑,臣也可好好惩治一番这些官员,若当真是侯爷所作所为,臣也可以询问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。”

  “也免得朝堂百官,人心惶惶,最怕的还是那些读书人,这事情要是传到了其他王朝读书人耳中,就有些不好了。”

  李善的声音响起。

  宰相不愧是宰相,明明是想要过去调查顾锦年,却被他说的好像是帮助顾锦年一般。

  吏部右侍郎肯定不敢主动找顾锦年麻烦,这背后肯定是有人撑腰的,满朝文武,其实谁都知道,李善对顾锦年有些不满。

  一来顾锦年出尽风头,使得他这个宰相好像没什么用。

  二来是陛下对顾锦年如此恩宠,也担心皇帝要立顾锦年为宰相。

  综合各种,李善对顾锦年自然不会太大的好感,当然更深层次的斗争,大部分官员其实想不明白,也不想掺和进来。

  “不可。”

  这一刻,礼部尚书杨开,工部尚书王启新,还有刑部左侍郎顾冷齐齐开口。

  “陛下既然将总指挥权,给予侯爷,这个时候若是派人前去寻找侯爷,是不是对侯爷有所猜疑?若侯爷知道了,会不会寒心?臣认为不可。”

  “没错,陛下,若是让李相前去的话,的确动摇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yourenxs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