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三百八十二章边疆战事点兵忙
第(1/3)页
北唐,这广袤的天下,历经数代帝王的经营,虽有盛世之象,却也难敌边疆忧患。北方的朔风,裹挟着塞外蛮夷的野心,一次次扑向那漫长的边境线。而在这烽火连天的边境线上,有一位名叫杨林的守将,肩负着守护一方百姓、捍卫北唐疆土的重任。
杨林,年约四十,身材魁梧,面庞刚毅,那深邃的眼眸中透着久经沙场的沉稳与坚毅。他自幼便投身军旅,从一名普通的士兵一步步成长为镇守一方的大将,对这片边境的每一寸土地都了如指掌。此刻,他正站在瞭望塔上,望着远处黄沙漫天的地平线,心中满是忧虑。近日来,塞外的羯族部落频繁在边境滋事,有大举进犯的迹象。北唐朝廷虽已收到消息,但援军一时半会儿难以抵达,杨林深知,此刻只能依靠自己麾下这为数不多的将士,守住这至关重要的防线。
“报 ——” 一声急促的传令声打破了瞭望塔上的寂静。一名传令兵气喘吁吁地跑上塔楼,单膝跪地,呈上一封军报。杨林迅速展开军报,只见上面写着:“羯族先锋军已至离我军防线五十里处,后续大军动向不明。” 杨林眉头紧锁,将军报递给身旁的副将李猛,说道:“看来,大战将至。你速去召集各营将领,来中军大帐议事。” 李猛领命而去,杨林则继续望着远方,心中开始盘算着应对之策。
不多时,各营将领纷纷来到中军大帐。他们个个神情严肃,深知此次面临的局势严峻。杨林站起身来,目光扫视着众人,开口说道:“诸位,羯族先锋军已近在咫尺,朝廷援军未到,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,守住这道防线。” 他走到营帐中的地图前,指着上面的地形说道:“此处是我们的防线,地势险要,易守难攻。但羯族骑兵机动性强,我们不可掉以轻心。” 接着,杨林开始部署兵力,命令各营将领坚守各自的阵地,加强巡逻和警戒,同时准备好防御器械,如弓箭、滚石等。
然而,要守住防线,兵力是关键。杨林麾下的士兵虽久经训练,但面对羯族的大军,仍显不足。于是,点兵便成了眼下最为紧迫的任务。在军营的校场上,杨林亲自坐镇,各营士兵依次集合。随着一阵激昂的号角声响起,士兵们迅速排列成整齐的方阵,等待着将军的检阅。杨林骑着一匹高头大马,缓缓地在方阵前走过,他的目光锐利如鹰,仔细地审视着每一位士兵。这些士兵,有的脸庞稚嫩,透着初上战场的紧张;有的则满脸沧桑,刻满了岁月和战争的痕迹。但无论老少,他们的眼中都闪烁着坚定的光芒,那是对国家的忠诚,对胜利的渴望。
在北唐的北疆,寒风如刀,岁岁年年切割着这片广袤而苍凉的大地。绵延千里的边境线上,烽火台如沉默的卫士,错落矗立,而在这漫长防线的关键节点 —— 镇北关,北唐的精锐边军严阵以待。
镇北关的守将,正是威名赫赫的杨林。他年约四十,身姿挺拔如松,久经沙场的面容透着坚毅与沉稳,一双深邃的眼眸仿佛能看穿这塞外风沙背后的一切阴谋。此刻,杨林身着厚重的铠甲,站在关城的最高处,眉头紧锁,凝视着北方那片黄沙漫天的地平线。
近日来,塞外的羯族部落异动频繁。他们的骑兵如同幽灵般,不时在边境附近出没,烧杀抢掠,无恶不作。种种迹象表明,羯族即将发动一场大规模的进攻。杨林深知,镇北关虽地势险要,但一旦羯族大军压境,自己麾下的兵力着实有些捉襟见肘。朝廷的援军远水难解近渴,当下,唯有尽快点齐兵马,加强防御,才是应对之策。
“来人!” 杨林一声令下,声音低沉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,“速传各营校尉,到中军大帐议事!”
不多时,镇北关的各级将领们鱼贯而入。中军大帐内,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。众人围坐在巨大的沙盘前,目光纷纷投向杨林。
“诸位,” 杨林率先开口,声音沙哑却有力,“羯族贼子狼子野心,不日必将进犯我北唐边境。如今朝廷援军未到,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,守住这镇北关。” 他顿了顿,手指在沙盘上轻轻划过,继续说道:“但我们目前的兵力,要应对羯族的大军,远远不够。所以,我决定即刻点兵,扩充队伍,加强训练,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恶战。”
将领们纷纷点头,虽然他们心里都清楚,在这兵荒马乱之际点兵,困难重重,但此刻,他们都选择坚定地站在杨林身后。
点兵的命令迅速传遍了整个镇北关。一时间,军营内号角齐鸣,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。校场上,各营士兵按照指令,迅速集结。
杨林骑着一匹枣红色的骏马,缓缓来到校场。他的目光扫过整齐排列的士兵,心中暗自思忖:这些都是北唐的好男儿,是守护边疆的钢铁长城。但要守住这漫长的边境线,抵御羯族的进攻,还远远不够。
“点兵开始!” 随着杨林一声令下,点兵官高声宣读着点兵的流程和要求。首先,是对现有士兵的清查。每一名士兵都要报上自己的姓名、籍贯、所属营队,以及入伍时间。点兵官们仔细核对名册,确保每一个士兵都登记在册。
在清查过程中,问题逐渐暴露出来。有些士兵因为伤病,无法正常参战;还有些士兵的武器装备已经损坏,急需更换。杨林当机立断,命令将伤病员集中起来,安排到后方的军医处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yourenxs.net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