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七十五章恨铁不成钢_天狼诀之偷天换日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三百七十五章恨铁不成钢

第(3/3)页

课,荒废学业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李泌忙于朝堂之事,起初并未察觉儿子的变化。直到有一日,他难得闲暇,想考校儿子的学问进展,却发现李龙吉对之前所学经典生疏许多,支支吾吾答不上来,再看他的神态,眼神游离,全然没了往昔的专注与灵气。李泌心中一惊,详加追问,才得知儿子在外的荒唐行径。那一刻,李泌怒不可遏,他生平第一次对儿子大打出手,恨他不珍惜这大好时光与优渥条件,恨他如此轻易便被世俗享乐迷惑心智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挨打的李龙吉起初满心委屈与愤恨,他不理解父亲为何如此严苛,在他看来,偶尔玩乐不过是放松之举,为何父亲要上纲上线。但在夜深人静时,看着身上的淤青,回想起父亲平日的谆谆教导与失望痛心的眼神,他心中又泛起一丝愧疚。可年少的轻狂与贪玩的本性,让他难以彻底改过,只是在父亲的严厉监管下,短暂收敛了一阵子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时光荏苒,李龙吉到了弱冠之年,李泌本想着为他谋个一官半职,让他在实践中历练成长,凭借家族威望与自己的关系,这并非难事。然而,李龙吉却对入朝为官兴致缺缺,他觉得官场规矩繁琐、尔虞我诈,远不如江湖自在逍遥。他向往着游历山川、结交奇人异士,过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当李龙吉向父亲表明心迹时,李泌再次被气得说不出话来。在他眼中,儿子这是逃避责任、胸无大志。李唐江山虽已暂渡难关,但内忧外患仍存,正是用人之际,自家子弟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,理应为国效力。父子俩为此大吵一架,关系陷入僵局。最终,李龙吉不顾父亲反对,收拾行囊,毅然决然地离开了长安,踏上了他的江湖游历之路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在外漂泊的日子里,李龙吉确实见识到了大唐疆土的广袤与民间的疾苦。他沿着黄河东下,目睹了沿岸百姓受洪水侵袭、流离失所的惨状;深入西南山区,看到了山民因交通闭塞、物资匮乏而生活艰难。这些景象深深触动了他的心弦,让他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荒唐与父亲的苦心。他试图凭借自己所学,为当地百姓做些实事,在一些村落组织百姓兴修水利、开垦荒地,传授简单的医术防治疫病,渐渐赢得了百姓的爱戴,大家都称他为  “李公子”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消息断断续续传回长安,李泌听闻后,心中五味杂陈。一方面,他为儿子终于懂得关心民生、做些正事感到欣慰;另一方面,他仍希望李龙吉能回到朝堂,以更系统、全面的方式为大唐谋福祉,毕竟江湖上的作为终究有限,只有掌握朝堂中枢,才能推动根本性的变革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几年后,大唐边境局势突变,吐蕃大军压境,边民惨遭劫掠。朝廷紧急征兵筹粮,应对战事。李龙吉听闻消息,内心热血沸腾,他想起父亲一直以来守护大唐的信念,决定投身军旅,奔赴边疆。他一路招募志同道合的壮士,组成一支义勇军,日夜兼程赶赴战场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战场上的李龙吉,一改往日的散漫不羁,展现出惊人的勇气与果敢。他冲锋陷阵,身先士卒,多次带领队伍击退吐蕃的小规模侵扰,鼓舞了士气。然而,战争的残酷远超他想象,由于缺乏正规的军事训练与实战经验,在一次大规模会战中,他的义勇军陷入敌军重围,死伤惨重,李龙吉自己也身负重伤,幸得援军及时赶到,才捡回一条性命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伤愈后的李龙吉回到长安,面容憔悴,眼神却透着几分坚毅。李泌看着儿子这副模样,心疼之余,更多的是对他成长的感慨。父子俩相对无言,许久,李龙吉跪地向父亲叩首,泣声道:“孩儿以往懵懂无知,辜负父亲厚望,如今历经沧桑,方知家国不易,愿从此跟随父亲左右,为大唐竭尽所能。”  李泌老泪纵横,扶起儿子,他知道,历经诸多磨难,这块曾经的  “废铁”  终于开始有了成钢的迹象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此后,李龙吉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与引荐下,踏入朝堂。他从基层官职做起,虚心学习政务,处理民生琐事兢兢业业。凭借战场上积累的坚韧与在外游历练就的洞察人心,他逐渐在官场崭露头角,提出的一些关于边疆防御、赋税改革的建议,得到了皇帝与同僚的认可。李泌看着儿子一步步成长,往昔的  “恨铁不成钢”  化作满心欣慰,他知道,李龙吉虽起步坎坷,但终究没有辜负家族的期许,在大唐的历史上,续写着属于自己的篇章,延续着李家守护江山社稷的使命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岁月悠悠,李龙吉在朝堂上继续发光发热,他时刻铭记父亲的教诲与自己走过的曲折道路,以勤勉与智慧,应对着大唐不断涌现的新挑战,而他与父亲李泌之间那段从冲突到和解、从失望到期许的故事,也成为了长安城中百姓茶余饭后的一段佳话,传颂着家风传承与个人成长的力量,在历史的记忆中留下了一抹温暖而深沉的色彩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yourenxs.net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