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三百七十二章说好不战却要战
第(1/3)页
北唐,一片锦绣山河,都城的楼阁错落有致,街市上车水马龙,百姓们沉浸在太平盛世的繁华之中。玄冥,冰原广袤无垠,寒风如刀割般肆虐,游牧的部落逐水草而居,民众在艰苦环境下练就了坚韧剽悍的性子。
两国本已达成初步的和平意向,使者往来频繁,商议着共同开发边境的矿产、通商互市等诸多事宜。北唐皇帝李逸风满心期许着能借此开辟新的繁荣,玄冥国主赫连拓也指望借此缓解国内资源匮乏的困境。
然而,平静的表象下,暗流涌动。北唐朝堂之上,以镇远大将军王猛为首的武将集团,对与玄冥议和一事颇有微词。王猛身形魁梧,满脸的络腮胡子根根直立,声如洪钟:“陛下,玄冥人向来狡诈,不可轻信呐!如今我北唐军威正盛,理应趁此时机一举拿下那争议之地,永绝后患,何必与其分享利益,搞什么合作开发。” 说罢,他重重地拍了一下桌案,引得朝堂上一阵议论纷纷。
文臣之首林若鸿则不紧不慢地出列,手持玉笏,微微躬身:“将军此言差矣。当下我北唐虽国力不弱,可一旦开战,军费开支庞大,百姓又要饱受战乱之苦。况且合作开发既能得实惠,又能化干戈为玉帛,此乃长治久安之策。” 李逸风坐在龙椅上,眉头紧锁,听着两方的争论,心中权衡利弊,一时难以决断。
玄冥,这片冰寒之地,养育出了赫连拓这样一位极具野心的霸主。他身形高大魁梧,面容冷峻,深邃的眼眸中时常闪烁着让人捉摸不透的光芒,仿佛能洞悉一切,又似乎隐藏着无尽的欲望。
赫连拓自幼在马背上长大,跟随父辈们驰骋在茫茫雪原,看惯了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,心中渐渐埋下了一颗不甘平凡的种子。在他年少时,玄冥曾遭受邻国的无端欺凌,抢夺他们的牲畜,侵占他们本就稀少的肥沃牧场。那时的赫连拓,握紧了拳头,看着同胞们受苦,暗暗发誓,有朝一日,一定要让玄冥强大起来,成为这片大陆上无人敢惹的存在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赫连拓凭借着自身的勇猛和智慧,在部落中崭露头角。他一次次带领族人击退来犯之敌,逐渐积累了极高的威望。终于,在一场激烈的权力角逐后,他登上了玄冥国主的宝座。
坐上王位的赫连拓,并没有满足于现状。他深知,玄冥虽民风剽悍,擅长骑射,但地处苦寒,资源匮乏始终是制约国家发展的瓶颈。此时,邻国北唐的富饶繁华,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,吸引着他的目光。
北唐地域辽阔,土地肥沃,农业发达,商业更是繁荣昌盛。都城内,楼阁高耸,街市上货物琳琅满目,百姓们过着富足安乐的生活。赫连拓心中盘算着,若能将北唐的部分领土纳入囊中,或是掌控其丰富的资源,玄冥必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于是,他开始暗中整军备战。一方面,加大对军队的训练投入,从各部落选拔出最精锐的勇士,组建了一支战斗力极强的铁骑。他亲自参与训练,向将士们传授在冰原上作战的技巧,如何在恶劣环境下长途奔袭,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。这支铁骑,身着厚重的皮甲,手持锋利的弯刀,胯下的战马经过特殊驯化,耐寒且耐力超群,成为了赫连拓手中的一把利刃。
另一方面,赫连拓广纳贤才,不论出身贵贱,只要有一技之长,都能在他的麾下得到重用。谋士宇文述,原本是一个流浪的书生,因提出独到的治国方略,被赫连拓一眼相中,引入王宫,奉为上宾。宇文述为赫连拓分析天下局势,出谋划策,建议他先与北唐假意议和,麻痹对方,同时暗中刺探情报,寻找北唐的破绽。
赫连拓采纳了宇文述的建议,派出使者前往北唐。使者乌鲁克能言善辩,肩负着赫连拓的重托,试图在北唐的朝堂上周旋,探听虚实。乌鲁克抵达北唐都城后,被其繁华景象所震撼,但他牢记使命,面不改色地向北唐皇帝李逸风呈上国书,表达了玄冥渴望和平、共同发展的 “诚意”。
在与北唐官员的接触中,乌鲁克细心留意他们的一言一行,将有价值的情报通过密信源源不断地送回玄冥。赫连拓根据这些情报,了解到北唐朝堂之上存在着武将与文臣的分歧,老将王猛主战,文臣林若鸿主和,而皇帝李逸风则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。这一情况让赫连拓心中暗喜,他觉得有机可乘,或许可以利用这一矛盾,达成自己的野心。
然而,赫连拓的野心并非一帆风顺。玄冥国内,并非所有人都支持他的对外扩张计划。他的亲弟弟赫连霄,性格阴鸷,一直对王位虎视眈眈。赫连霄看到哥哥将大量的人力、物力投入到军队建设和情报搜集上,认为这是赫连拓为了巩固个人权力,不顾百姓死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yourenxs.net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